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义(2 / 3)
贪腐之罪便罢免刺史之位;如今安仁义资历、功劳皆不如台濛,而所犯之事却远甚于台濛,所以即便考虑到他的功劳而免除他的死罪,那至少也应该将他贬为平民。
杨行密沉吟后否决了众人的提议,他认为安仁义虽然所犯之事太大,但毕竟为他效力多年,当初与孙儒对抗时也多次立下大功,加上他也是难得的将才,就此贬为平民未免太过,最终决定罢免他的刺史之位,贬为先锋指挥使调往海州世子麾下效力,也好戴罪立功。
淮南上下众官员对杨行密的宽容大度深受感激,但大家都认为这个处罚依旧太轻了,即便爱惜安仁义的才能而让他戴罪立功,至少也要将安仁义手下那几个直接出手犯下大罪的将领予以重处,不然何以平息民愤警示他人。
而对于众人的请求这一次杨行密终于表示同意,并且下令派使者前往润州拘捕安仁义麾下有罪将领,并传达将安仁义贬官的旨意。
消息传出,对这个结果众人虽然还有些不满意,但勉强也表示接受了;接着杨行密又下令让节度使府对那些控告安仁义的苦主进行妥善安置,并且用自己的私钱赏赐他们来作为赔偿,这一举动让百姓们纷纷称道吴王的仁义,而安仁义的名声自然就臭大街了。
润州刺史府中。
“啪!”
随着一声清响,一件精美的青釉水波纹四系罐被摔成碎片,周围几个懂行的文士不禁嘴角连连抽.动,显然心疼的不行。
这已经不是安仁义摔碎的第一件精美瓷器了,几天前润州百姓在节度使府前敲响登闻鼓控告他的诸多罪行,杨行密传令让他前往广陵问话的时候他便意识到了不妙,不过他那时还以为仅仅是少数几个刁民告状,只要没有什么重要证据,以他过去立下的功劳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所以那时他心中倒也不怎么在意。
作为一个蔡州军出生的将领,加上他又是沙陀胡人,残暴好杀的性格早就深入骨髓了,即便投靠了杨行密依然改不了他的性格。
当年杨行密攻占江淮各州时,都以一些为人正直的将领担任刺史,比如陶雅担任歙州刺史,李遇担任常州刺史都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呼;唯独润州以安仁义为刺史,当地百姓听说后像是死了爹娘一样纷纷大哭道:“各州都有一个好刺史,为什么唯独我们润州却是安仁义这个胡人做刺史?”
所以从一开始润州百姓就对他极为不满,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百姓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在担任刺史之后,这些年安仁义在润州做过多次破家灭族或者屠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