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伊东政喜之殇(2 / 5)
这是鬼子指挥官在思量战术,或许是鬼子骑兵的自信心太过于膨胀,又或者是他们认为这么远就开枪,对面的中国军队肯定是害怕,没多大一会儿,鬼子骑兵就有了动静。先是有一匹马掉头往后跑去,这是鬼子指挥官派去报信的,然后左侧的一群鬼子骑兵们都将马枪平挂到了肩上,这是要进攻的讯号,马枪平挂是方便开枪。
日军的马枪其实算是三八大盖的翻版,只能单发,不像美军和德军的马枪,早已经实现了半自动,也就是说这种马枪射击一发子弹,需要重新推弹上膛,虽然这对于一个骑兵来说不是高难度动作,可是明显每个骑兵都不愿去做这个动作,所以鬼子骑兵会平挂马枪在肩头,只是想打完枪中的那发子弹后,方便他们很快拔出马刀,继续冲击。
虽然孙玉民不懂鬼子的这些习惯,可从望远镜中看到鬼子拉转马头,身上的马枪开始横挂时,他也猜出了鬼子是打算强冲阵地。
小鬼子,这是你们自己找死的,休怪大爷送你们去见阎王爷。孙玉民心中暗暗骂道,他虽然从未指挥过骑兵打仗,也从未防御过骑兵,可他却知道,用骑兵去冲阵地,哪怕是简易阵地,也同样是找死,他搞不懂鬼子何来这样的自信,且不说一团的战斗力如何强悍,随便拉一支国军部队来守,这些鬼子骑兵都捡不了好果子吃。
孙玉民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骑兵的优势在于高机动性,在追击战中最能发挥作用,阵地战时虽然偶然也能发光,但绝不是一开始就强冲阵地,而是等到把守军打疲打累打残以后,一个突击就能拿下阵地,像现在这样,直接用骑兵发起冲锋,这简直是太目中无人了。
“太自大了吧,来送死的吗?”邓东平也在望远镜中看到了这一幕,他有些不理解。
“全部一起来才好。”孙玉民说道:“如果不是担心被骑兵撵上,我才不愿在这防守呢。再说了,若是他们不冲锋,我们还真拿他们没辙,只要拖下去,吃亏的肯定是咱们。”
“为什么这样说?”邓东平显然还没明白孙玉民的话,问询了一声。
“你觉得凭我们这样的阵地,能防守得住鬼子坦克吗?凭我们这点人手,能防守得住鬼子旅团以上级的部队吗?”孙玉民没回答他的话,而是反问了两个问题。
邓东平一听就明白了,为什么老大一回来就要放弃辛辛苦苦才建立的阵地;他也明白了,为什么孙玉民说只要拖下去,吃亏的是己方。只要这些鬼子骑兵就守在射程外,等到坦克车一来,守军根本无法抵挡得住。还好鬼子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