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逃兵(4 / 5)
,任由他们嘈杂着。
“现在,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点东西。”孙玉民朝身后一招手,周善军提了个布袋过来,放到了孙玉民身前,俯身解开了布袋口,提起布袋,倒出来一大堆银圆来,至少有几百枚。
“这里是一些现大洋,如果你们中间谁要走,只要把武器装备卸下放到我面前,就可以拿一枚大洋回家去。”孙玉民指着这些钱说道:“本来应该给大家多准备些钱,可是部队带的钱不多,只能拿出来这些,也算是我的一片心意。”
底下的新兵们你看我,我看你,就是没人动,没有人去拿这些钱。这虽然不代表这些新兵们都愿意跟随着去安徽,但至少说明了,他们并不怕死或者是贪财。
“你们不用有丝毫担心,拿了钱可以大大方方地离开,我孙某人绝对不会背后开枪或者是秋后算帐。”孙玉民说这句话时,又带上了一点笑容,他说道:“我知道,你们参军的目的,是想保家卫国。不让鬼子在咱们的国家为非作歹,不让鬼子去侮辱欺负咱们的家人,是你们的初衷。现在咱们要去安徽,算得上是背井离乡,这一走说不定就再也回不来,再也见不到家人,换成我我也会有想法,所以你们不要猜测我的用心,很简单,不愿意跟部队走的把武器上交,拿着钱留下就是了,咱们部队上我敢保证不会有人说你们是逃兵,因为这是我的命令,并不是你们自己逃走。”
孙玉民之所以会如此仁慈,其实就是隅居大别山脚,隅居杨树铺所领悟到的阅历,以前他会把战士们激发得热血澎湃,会让战士们在战场上舍身忘死,现在的他不会了,因为直到如今他才明白,战士们也是人,他们的身后还站着一个家庭,可能在别人的意识里,这些战士只是一个卑微的普通人,但是在他们的家人心目中,他们就是天就是地,是这个家的顶梁柱。现在的他能想像得到,当一名战士倒下后,身后的那个小家也倒了。自己以前总在说要好好的带着自己的兵活下去,可哪一次不是把他们带上修罗场,虽然他已经尽全力给予了这些家庭补偿,可相对于给这些家庭造成的伤害,这点微薄的补偿算得了什么?在杨树铺时,孙玉民有时常常在想,兰封一战时,孙桐萱和商震率部弃战而走,未必不是件对的事情,至少保住了许多战士的性命,谁会傻到像自己一样,把老本赔光了不算,还让万余战士的家庭遭到重创,至今未做出补偿。
孙玉民的这个想法其实是要不得的,但此时此刻的他早已经不是苦守上海,浴血南京和鏖战兰封的那个愣头青,他虽然是在替战士们在着想,可他却遗忘了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