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筹备(二)(3 / 4)
…”
周善军没看出来这件东西是有什么作用,疑问道。
“刺刀。”
孙玉民很简洁地说了出来,他不能说得太清楚,因为这件东西是建国后的产物,是我国军工技术沿袭继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兵器的巅峰之作。他选择三棱军刺作为自己特战分队武器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是后世我军的制式武器,而是它本身的几大优点。
首先,三棱军刺进入人体后,血液随血槽排出,肌肉收缩时无法贴紧刺刀面而不会“吸”住刺刀,这样刺可以从容的从人体拔出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如果没有血槽,因为血压和肌肉剧烈收缩,刺会被裹在人体内,这样的话拔出刺就会很困难,影响士兵的进一步的动作。相信任何士兵都不愿意因为拔刺刀而浪费时间。
其次,三棱军刺扎出的伤口,大体上是方形的窟窿,伤口各侧无法相互挤压达到一定止血和愈合作用,而且,这种伤口无法即时包扎止合。在对刺中,三棱军刺刺进对方身体后顺势旋转刺身,就会造成身体组织大面积破坏,因此,三棱刺的致死率是非常高的。
第三,三棱军刺刺入人体以后,通过血槽迅速将空气引入。左右就可使敌手即刻毙命,而且在消除负压的体腔内将刺拔出,毫不费力。
虽然这件东西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初逐渐被淘汰,但是深知这件武器优点缺点的他在打算组建特战分队时,毫不犹豫地决定了要把它打造出来。
周善军犹豫了一下,似乎是想说些什么,话到嘴边却没说出来。
最后一张图画的是个小铁牌子。周善军第一眼看到这张图就觉得很眼熟,但却记不起在哪见过。看到他在苦苦思索和回想,孙玉民笑了,从脖子上摘下了一面牌子,放到了他的手中。
黑黝黝的牌子上压印着两把交叉的刺刀,刺刀下方印刻着: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二团二营,刻在最中间的营长孙玉民五个字格外显眼。
周善军忽然记起在哪看过这面牌子了,老大有,傻熊也有。那次看到傻熊脖子上挂着的这面小铁牌时,还好奇地问了他,可是这个脾气又臭又倔的傻熊,不但不肯说,连看都不让看。这件事周善军一直记忆犹新,所以过了这么久,他再次看到这面牌子时,还会觉得很熟悉。
“这是在南京做的,杨树铺有这面牌子的只有我和铁胆了。”孙玉民没有等周善军发问,自己就先说出了牌子的来历。“当时我给二营八百多人都做了这样一块身份牌,可是才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拥有这面铁牌的还活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