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屯卫大迁移(2 / 3)
70多万,为什么会多出十来万呢,这些主要还是郑芝龙那些投诚而来的手下,人家都是大明海军正规军团的将士了,总不可能不给他们军籍吧。
面对如此多的军户数量,朱慈炅真是头都大了,这要一一去统计、部署、调动,得费多大劲啊!
好在,这事情并不需要他做,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就是干这个的,而且现在五军都督府只剩些名誉头衔,实际事物其实都已经归拢到兵部来了。
这次,孙元化不但做出了屯卫大迁移的计划,还对各地都司、卫所、千户所的管理提出了规范化的建议。
他建议,除了锦衣卫保持下属17个卫所不变,其他都指挥使司都统一下辖五个卫所,这样算下来,大明现有的四十多个行省和直隶府就只需要驻扎两百多个卫所,其他的都可以迁往西伯利亚;
他还建议,将原来的守御千户所和土司千户所全部合并成正规的卫所,每个卫所下辖五个千户所,这样算下来,大明的卫所就达到了将近五百个;
他还建议,恢复卫所的操练,每年在农闲时节,所有卫所必须组织手下屯卫操练一个月,以保证明军的兵源质量;
这些建议都说到朱慈炅的心坎里去了,他自然不会反对,他甚至又想站起来拍着孙元化的肩膀大赞一番,但是,这个计划最关键的部分,屯卫大迁移的具体规划还没看呢,他只能耐着性子往后翻去。
按孙元化前面的建议,屯卫整编之后,大明的卫所总数将接近五百个,而各省都指挥使司所需的卫所却只需要两百多个,也就是说剩下的两百多个都可以迁往西伯利亚。
这个迁移自然不能乱迁,屯卫可不是光屯那里休息,他们还要结婚生子,还得种田吃饭,有的军户家里老少三代加起来足有十多人,所以,要迁移屯卫,首先必须给他们解决吃住的问题,屯卫可是没有粮饷的,你不给他们耕地,他们非饿死不可。
按孙元化的计划,第一批将迁移一百多万军户前往西伯利亚高原,而那里耕地并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还是山地和林地,当然如果纯算耕地面积,那也是相当恐怖的,只是那边并封期长,一年只有五六个月适合耕种,收成自然不能和大明内陆相比。
根据这一情况,孙元化建议,分给屯卫的用地应该分为三类,那就是耕地、草地和林地,而且面积必须翻倍。
像耕地,一般屯卫每户都是五十亩左右,要到了西伯利亚,五十亩一家人根本吃不饱,最少要一百亩,所以,孙元化建议,迁往西伯利亚的屯卫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