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动发展(2 / 3)
再怎么加强防御都不为过。
狙击步枪和超级大炮的出现虽然不能决定战局的成败,却让朱慈炅看到了大明现在的技术研发实力,他脑海里不知道装着多少先进的东西,以前他总认为,就算他说出来,也没人做的出来,现在看来,很多东西,大明都有这个实力研制出来!
或许,有很多东西,他现在说出来,还属于天方夜谭,但是,火车没造出来之前不也是天方夜谭,现在不也整个大明到处跑了。
搞研发就是这样,只要方向是对的,总有成功的一天,他的脑海里面都是后世成功的事物,自然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现在就看怎么去推动技术的发展了。
这方面后世也有很成功的经验,那就是科研立项,鼓励发展,给科研人员足够的资金支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研发范围,再加上他的先知先觉,各项技术必将突飞猛进。
当皇帝就是这样好,想做什么事情,发话就行了,说出来就是圣谕,只要不太离谱,下面人都对拼命去完成,当然,前提是这个皇上必须掌握实权。
朱慈炅的用人原则就是忠君爱国,现在整个朝堂上下敢跟他唱反调的还真找不出来,他自然是掌握实权的皇帝。
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在恢复早朝的同时,还召开了别具一格的研讨会。
这个所谓的研讨会其实就是他在那里描述后世所看到的东西,下面的人边记录,边提出心中的疑问,大家共同商讨,这个东西要投入多少资金,要投入多少人力,又要多久才能研发出来。
为什么说这个研讨会别具一格呢,主要是因为这个研讨会的形式别具一格,朱慈炅竟然让人将乾清宫的一处偏殿布置成课堂的样子,就是上面一个讲台,下面排满课桌和座位。
也就是说,皇上在上面讲课,下面人坐着听课!
这种方式在明朝这个时候简直有点惊俗骇世了,皇上站着,下面的人都坐着听课,可以有吗?
当然可以有,皇上说可以有就可以有。
这次参与研讨会的人员也可谓别具一格,朱慈炅专门下了旨意,有些人必须参加。
像工部尚书毕懋康;
兵部尚书孙元化;
工部左侍郎王徵;
工部侍郎徐孚远;
工部侍郎夏允彝;
大明冶金学院的院长宋应星;
而且这些人都可以带两名得意弟子来参加,另外朝廷三品以上的大员都可以参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