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2 / 3)
看以后的发展,如果大明发展顺利,就没必要去做这种千夫所指的事情,如果发展不顺利那就另说了,这些都是后话,在这里就暂时略过不表了。
各国代表连统一语言和统一货币这种事情都能接受,后面的建立电报网络和修筑欧亚铁路就更不用说了。
在这两点上大明帝国还表现的尤为慷慨,所有电报网络和铁路的修筑甚至不需要各国出一分钱,所有的费用全部由大明帝国承担!
朱慈炅这是冒傻气吗?当然不是,钱大明帝国是出了,但是,这铺设电报网络需要铜啊,修筑铁路造火车需要铁和枕木啊,火车开起来需要煤啊,这么巨大的工程,需要多少铜,需要多少铁,需要多少枕木,铁路建成以后又要消耗多少煤,这些总不能让大明帝国一力承当吧?
所以,各国,有铜矿的出铜矿,有铁矿的出铁矿,有煤的出煤,有木材的提供木材,材料其实都分摊到了各国头上,大明只是出个加工费而已。
这个其实大明一点都没吃亏,因为加工都是在大明内部进行的,钱还不是让大明皇家机械集团和大明建设军团赚去了,左手出,右手进而已,大明等于没花什么钱,但是,这后面的运营收入却是全部归大明所有的,这个利润,简直不要太丰厚!
至于机床出售的事,那就纯粹由大明帝国说了算了,大明的要价并不高,但是数量却是严格控制的,朱慈炅给出的指示很简单,能让欧陆四国顶住反哈布斯堡联盟就行了,多了不卖!
对于这点,欧陆四国自然不敢有什么意见,大明帝国能卖机床给他们就不错了,而且人家还承诺教你怎么用,保证你能做出先进的火枪和火炮,如果还去提什么数量上的要求,那就太贪得无厌了。
最后,五国在友好而又融洽的气氛中签订了同盟条约,这次的同盟条约在《瓦伦西亚同盟条约》条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几条,全是以大明为主导,需要各国积极配合的。
从条约的内容来看,貌似是欧陆各国吃了亏,因为他们承认了大明帝国的主导地位,但是,从实际意义上来说,欧陆各国其实都赚了。
不管是铺设电报网络还是修筑铁路,对他们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还有大明出售机床帮他们建立军工系统,更是想都想不到的好事。
至于推广汉语,推行龙币,也不是大明强迫他们做的,根据世界发展的趋势,国际通用的语言和国际通行的货币都是必然出现的,除了汉语和龙币,貌似他们并没有更多的选项,让大明占据主导地位又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