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扩京城(2 / 3)
臣有,这国子监也是人满为患啊,大明一下收服这么多的属国,又新增了一倍的行省,各地学子要求来国子监进习的越来越多了,根本就住不下了!“
在朱慈炅的印象中,国子监的监生那品级已经相当高了,监生虽然没有功名,但是其中优异者是可以直接参加会试的,等同于是举人了,国子监扩建以后,一次招纳上千监生都不成问题,大明哪里来这么多举人啊!
他不由好奇的问道:”这个监生来源主要有哪些啊?“
黄道周毫不犹豫的道:”这监生的来源,按立朝之初的规定,主要是各省的非汉族学生和其他国家爱好汉学的求学者,顺带还可招纳一些官宦子弟,到了宣德年间这个性质就慢慢变了,几乎只招官宦子弟,已经没了推广圣贤之学的功能,倒成了官宦子弟获取进士功名的捷径。微臣掌管国子监之后只得取其中者,两方面都招,原本倒是没什么,因为各省的非汉族学生和其他国家爱好汉学的求学者并不对,但是,近年来就不得了了,各藩属国要求来国子监进习的学生本就已经超过了国子监能容纳的极限,再加上新增的这些行省,这个,这个......。“
这个什么啊,新增的行省让他们自己学去呗,要都管他们的学习那还得了啊!
朱慈炅不由催促道:”吞吞吐吐的干嘛?你不会想把他们全招国子监来学习吧!“
黄道周闻言,硬着头皮道:”皇上,不是微臣想把他们全招来国子监学习啊,他们,他们可都不是我汉族的学生啊,按祖制,是有资格来国子监学习的!“
晕倒,怎么把这茬给忘了,的确啊,新增的这十多个行省,汉民几乎没有,都是其他民族的,这下可有点麻烦了,让他们全过来学习,那是不可能的,京城再扩大一倍都装不下,朱慈炅只得无奈的道:”那就择其优者录取吧,全招过来是不可能的,最少要招多少,你给个具体的数目。“
这个黄道周也早考虑好了,他不假思索的道:”按理,每科每省的举子大概在一百名左右,新增十八个行省,四个藩属国,那就是两千两百名,再加上其他国家爱好汉学的求学者越来越多,暂且给他们定六百个名额,所以,国子监最少要扩大三倍!“
这个是必须的,必须在直属领地和藩属国推行科举,这样才能潜移默化,让他们慢慢接受自己是大明帝国一份子的事实,朱慈炅一咬牙,点头道:”准了,朕给你建个五倍大的新国子监!“
说完,朱慈炅抬头望向众人,没想到第二个开口的竟然是徐光启,他紧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