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旧事(2 / 3)
就葬于金陵城外,其后成祖皇帝派人护送渤泥国王子回国继承王位,自此渤泥国也成为大明铁杆藩属,但同样是十几年前突然和大明失去了联系。
然后就是爪哇和满刺加,这两个岛国也曾遣使称臣纳贡,不过只是偶尔为之,倒没什么好说的。
再往西或往南朱慈炅就没有关注了,那里基本上是茫茫大海,就算有岛人也很少,基本上荒无人烟,暂时还没什么价值。
朱慈炅关注的重点是与大明接壤的东南半岛,这里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是列强眼中的肥肉,大明如果不牢牢控制住,今后必定会成为隐患。
这里曾有安南、占城、真腊、暹罗等大明的藩属国,也曾有孟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车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挝宣慰使司等大明的直属领地,甚至曾有交阯承宣布政使司这样的直属行省,但是从万历后期开始,这些地方渐渐脱离的大明的控制,各自为政,根本就不把大明放在眼里。
这其中最可恼的当属安南,成祖永乐年间安南的陈朝君主遭外戚胡季犛篡位,大明应陈朝遗臣的请求推翻了胡氏政权,并设置了交阯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安南各地,但成祖死后数年安南就开始造反,而且建立了后黎朝,此后又反反复复,一会儿称臣,一会儿称国,好像吃定了大明收拾不了他们一样。
嘉靖年间,东南半岛还兴起了一个东胡王朝,这个王朝击败了缅甸宣慰司的土司阿瓦王朝,占领了缅甸全境,继而开始四处扩张,攻打大明的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使和属国暹罗等地,从而引发了有名的万历明缅战争,以致大明逐渐失去了对东南各宣慰司和属国的控制。
朱慈炅在研究东南情况的过程中,渐渐对这宣慰司制度产生了看法,或许是考虑终结这种制度的时候了。
其实,宣慰司并不是明朝设立的制度,而是承袭了元朝的制度,这个宣慰司全名是军民宣慰司,在元朝的时候是介于州府和行省之间的一个行政单位,隶属于各行省,管着下面各州府的军政和民政。
明朝的地方行政体系里面其实并没有宣慰司这一级,之所以设立了一些宣慰司,是用来管理少数名族的,这宣慰司的宣抚使权力很大,军政民政一把抓,再加上大明朝廷对这些宣慰司的管理比较宽松,基本上是任其自治,到后面这些宣慰使基本都成了土皇帝,因此宣慰司也叫土司。
这些宣抚使怎么说呢,有听朝廷号令的,比如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为大明征战重伤在身,太监来陷害他他都不反抗,结果在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