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大明军工帝国 > 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发展经济

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发展经济(3 / 4)

光京城在建厂,整个大明各地都在建厂,工部更是在东大营建了一个巨大的机械厂,专门生产民用机械,由工部左侍郎王徵亲自挂帅,带着一百多名火器学院的学生,招了几千工人可劲的造,一个月起码能造出民用机械上万台,就按每台一百两算,那一个月也是上十万两,正好东大营也属于顺天府,白得这么巨大个经济增长点,把个顺天府知府笑得嘴都快合不拢了!

上千台机械看起来挺吓人的,其实并不多,相反还远远不够,大明两京十三省,光州府就有上百个,县城更是不止一千,也就是说,就算一个月造上前台每个县城才能分到十来台,十来台对于一个县城来说实在是太少了,光一个小织布厂最少就要二三十台飞梭织布机,不然烧个小锅炉都不划算,要知道锅炉也要算钱的,一个锅炉最少能带四五十台民用机械,整太少利润就低了。

各地不光是买机器建厂,农业生产更是红火,要知道大明现在还是个纯农业大国,工业可以说刚起步,光耕地就是上十亿亩,农业人口几乎占了大明总人口的九成以上,各地的知县知府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抓农业的重要性,只要把农业抓上来了,不说升官,至少官位是保住了。

要说这经济发展,不管哪个行业,其实都是有关联效应的,就拿这个农业发展来说,各地的知县知府不可能都是全能型人才,大多都是不懂农业的,怎么办呢?向顺天府知府学习,买《农政全书》啊,这样一来,《农政全书》的销量就上来了,《农政全书》可不便宜,一套六十卷呢,这样不说徐光启赚版权费赚到手软,光是那些印刷作坊都要大赚一笔,这样印刷行业跟着就发展了,印刷行业发展了以后,就会买更多的印刷机,这样工部的机械厂又跟着得利了。

这还只是需求方面,从销售方面来说,那就更加不得了了,农业的产量上来了,粮食和各种原材料就丰富了,日兴隆能赚一大笔不说,各种加工行业跟着也起来了,加工行业一起来,他们的消费能力也跟着上来了,又能消费更多的商品了,这样又能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了。这就是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就像滚雪球一样,只要这个雪球滚动起来,就会越滚越大。

这一切都在朱慈炅的引导下慢慢的发展起来,见效最快的就是纺织行业,蒸汽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的效率是相当恐怖的,大明的布匹产量可以说是用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飞速增长,布匹的产量很快就将超过大明百姓的总体消费量,这一切如果发生在现代的话,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布匹价格必将飞快的贬值、贬值再贬值,生产布匹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