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2 / 3)
出的英雄带领百姓取得安宁。”
王义叹了口气,燕北是汉人的英雄,可他王义……注定了从大梁水东端到盖马大山脚下,即便百年之后也仍旧会有高句丽遗民传骂他的名字。
有些事啊,早就注定了!
可能是乙巴素出身黔首的原因,在言语中对燕北、王义这样独揽大权的逆臣非但没有贬低,反而显得极为尊崇。对他来说如果国君不能让国内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么国君就是没有用的,不应当受到尊敬。
而晏留对此只是笑笑,并未出言称赞。
“近日北方战报,拿上来。”王义不再多说闲话,一手攥着书简一面对照着舆图上北部边境险要之地看着,说道:“扶余国在边境驻军增多,是打算明年春天南下进攻了。”
如今高句丽北方的大雪已经厚的能盖过小腿,扶余国还悄悄在边境增兵,心里打的什么算盘恐怕谁都知道了。不过王义并不担心邻国的动向,反倒在心里暗笑,明年的战争,一定会出乎两国所有人的预料,扶余国的兵,别想南下。
这都是他们早就盘算好的!
说起兵事,晏留严肃地拱手道:“不错,扶余国在边境已陈兵三万余,来年必将是一场大仗,莫离支以为我们如何应对?”
“不必担忧,我心中已有万全之法,十月时下令国中集结兵马,如今有多少了?”王义摆手问着,便听晏留如数家珍地说道:“五部大加各聚兵马,已有近三万兵力,若算上莫离支的两万兵力,明年春可出动兵力应有五万……只是这样的兵力,进则有所不足,守又太过臃肿。”
即便五万兵力全部押上,也打不到扶余国都,而仅仅用来守备边境,又太多了些,空耗粮草。
“留下丸都山城八千武士,传告各地兵马,来年二月之前全部调集至北疆沿线,防备扶余国的突袭,并准备向北进攻扶余。”王义对两名国中重臣同时也是他亲信的震惊置若罔闻,反倒信心满满地道:“这一次,我们将攻入其国都,木栅城!”
高句丽与扶余国的国力始终相仿,有些类似先汉武帝前的汉朝与匈奴,一方稍弱但有地利、一方稍强却也没有灭国的能力。扶余国有八万户百姓,单单其国都木栅城便有三万户,生民二十万。因此无论乙巴素还是晏留,都认为王义所说的攻入木栅城无异于痴人说梦。
“莫离支,恐怕单单四万兵力,不可能攻入木栅城。若扶余举国之力,即便击败其国中在南的边军,亦仍旧能再征召兵马不止三万,劳民伤财自不必说……若耽误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