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永乐大典》正本(5 / 7)
很可能是一位明代的皇族,至于到底是不是朱慈烺,还需要其它证据来证实。
孟子涛继续查看旁边的古籍,这些古籍无一不是善本,至于内容,大部分都是儒家经典。
翻到最后,孟子涛突然一怔,他居然看到了一册《永乐大典》。
“是副本还是抄本?”
孟子涛有些激动地拿起古籍,打开一看,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册《永乐大典》即不是副本,也不是抄本,居然是正本!这让他的手指都因为激动而有些微微颤抖。
可能大家觉得奇怪,不就一册《永乐大典》嘛,孟子涛连价值上亿的翡翠都见识过了,又怎么会这么激动呢?如果大家知道《永乐大典》的情况,就能够理解了。
《永乐大典》它是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典籍,除了著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
《永乐大典》还收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残缺或佚失的珍贵书籍,如《薛仁贵征辽事略》、宋本《水经注》等,其所征引的材料都是完整地抄录原文,因而许多宝贵的文献能保存其原貌,人们称《永乐大典》为“辑佚明初以前珍本秘籍的宝库”。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比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早了300多年。
《永乐大典》于永乐六年编修完成,被收藏于金陵的文渊阁。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京城,也将《永乐大典》带了过去,收藏在皇宫内的文渊阁。
到了明嘉靖时期,由于这位皇帝平生喜好仙术道教,一心想求得长生不老。在其案头,总放有几册《永乐大典》,以备参考之需。嘉靖三十六年宫中失火,嘉靖立即命左右登文楼抢运《永乐大典》,一夜中竟下谕三四次,焦急失态之状,足见《永乐大典》在他心中之重。
虽然最后抢救下来了,但嘉靖为防不测,特颁旨将《永乐大典》重录了一套副本。四年后,《永乐大典》有了副本。正本存放文渊阁,副本藏在皇史。可是却从此时起,《永乐大典》正本的去处就音讯渺然。
有人认为它毁于清代乾清宫大火,但这个说法却站不住脚,因为乾隆年间编辑《四库全书》时,由于要从《永乐大典》裒辑佚书,曾经在宫里宫外都查找过《永乐大典》。如果正本还藏在皇宫,肯定不可能要去宫外查找。
另外还有说法说是被李自成烧掉的,李自成即位称帝之后便匆匆撤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