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建文官瓷(3 / 4)
,那是官吏与窑工掉脑袋的事!
虽然进入明朝晚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官瓷生产技术泄露,朝廷再无法顾及建文历史文化的存在,但由于常年来的惯例,也不可能生产相关的寄托瓷,而且历史上也没有这样的记载。
至于清王朝时期,更不可能让一个类似南明王朝“朱三太子“的幽灵文化,来影响满清政权的稳定,所以在清朝也不可能有建文寄托款瓷器出现。
综上所述,建文文化在明朝历史上是神秘的,为何建文官瓷在数百年之中不见踪影,历史上也鲜见建文官瓷的生产资料,大概也不难解释了。
孟子涛说道:“建文官窑肯定生产过贡瓷这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而大面积的销毁,也不可能说百分之百就没有漏网之鱼存在,而这把执壶我认为应该就是幸运遗留下来的建文官瓷。”
“至于原因,首先是瓷器的制作工艺和处理方式与与明初永宣时期烧制的青花和其他品类的瓷器十分相似,另外在绘画方面,即像洪武时期的特点,又有永乐时期的影子,这种特点符合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
孟子涛侃侃而谈,把执壶的工艺特点等方面分析的头头是道,让冯正生大为认同。
冯正生笑道:“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如果真是建文官瓷的话,那价值太大了。”
孟子涛颇有些兴奋地说道:“那是肯定的,先不说物以稀为贵,它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和鉴别明代初期的官窑瓷器十分重要。在重新认识‘建文瓷器’的同时,也对之前的洪武时期和其后的永乐和宣德两个时期的无款瓷器如何正确划分提供了宝贵依据。”
看着孟子涛兴高采烈的模样,冯正生也替他感到高兴,至于个中价值他也没问,因为他相信孟子涛是不会卖的。
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就走到了停车场,上了车,冯正生就把一只小盒子递给孟子涛道:“对了,帮我看看这块沉香怎么样,入药的话合不合适。”
孟子涛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是一埠长方形的沉香,这块沉香,非常规矩,有一根根的“筋”一样的黑色条,颜色发黑油亮,他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块上等的沉香。
孟子涛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一下:“不错,是块顶级的沉香,入药肯定完全没有问题,不过,一般治病也用不到这种级别的沉香吧?有些浪费了。”
从2008年起沉香的价格是一天一个价,每年都有30%以上的涨幅,盒子里的沉香虽然不大,但以现在的市场价格而言,也有十几万了,孟子涛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