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陶俑(36/62)(2 / 4)
和四桂形。铜戈有曲内和直内两种,内上有圆穿或方穿,曲内。上铸云纹,直内后端有4齿;曲内戈通长30厘米左右,直内戈稍短。铜铖是钺的一种,窄长身,刃部略外侈,身中部凸起,内与身间两侧有阑。”
“从这些特征来看,这些应该是三四千年前的夏朝时期的兵器,那个时期是什么社会你也明白,如果墓主是一位很有威望的君主,有人肯为他这么做,也是有可能的。”
“这座墓的主人是夏朝的君王?”大军有些震惊地说道。
孟子涛说:“凭我发现的一些东西的特征来看,确实是夏朝时期的,至于是谁的墓还需要找到更多的线索才能确认。”
大军争论道:“可不对吧,那个时候会有这么高明的机关阵法吗,而且我记得奇门遁甲也不是那个时候发明的吧?”
孟子涛笑着摇了摇头:“奇门遁甲产生于什么年代,来源于哪里,至今尚无定论。以我的理解,它的雏形很可能来源于当初的风后,也就是传说中,逐鹿之战帮助轩辕氏族和炎帝的那位风后。”
想当初在那场逐鹿之战中,蚩尤一族运用了行云布雨之法,使得轩辕氏族和炎帝部族无法辩明方向,也无法看清眼前景像,又不熟悉地形,被熟悉地形环境的蚩尤氏族轮番攻击,无法自顾。
风后为了扭转战局,以女娲氏族所独有的八风八方之法,进行布阵。
作战之时,如果把敌人的军队当成风,他们只可能从八个方向来袭,这八个方向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以此八方为据,安排军队,每支军队占据一个方位,指挥官占中,共九个方位,名为九宫。
这九个方位中,指挥官居中,有三支力量可供调配,名为三奇,每一方位,是为一门,共有八门,合称奇门,其中因指挥官隐于阵中,又以甲相代称,故名遁甲。
当时的奇门遁甲,是自造天地,每一门的队伍,共分为里中外三层,其中,中层为地盘,保持九宫格局不变。
作战之时,外层应时间变化,顺时运行,内层应外层之变,逆向交替,每个时辰变化一次,自成天地。
每次敌军来袭之时,利用阵法之变,将敌中的一部分人马困与阵中,迅速判定对方的的五行能量属性(按对方的强弱程度及兵种分析判定),采取生、克、耗、助、泄五种能量关系的消长,最终化解对方实力。
最早的奇门遁甲,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外应天时(八风八卦),中定方位(九宫),内运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