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倒霉的杜同泉(3 / 4)
他打了眼,亏了不少钱的缘故吧。”
宋鹏若有所思:“难道杜同泉之所以到这个地步,确实是因为打眼的缘故?”
“可能吧,不过他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对谁错,咱们外人哪会知道?就当一个乐子看看呗。”
看着小仨兴致勃勃的模样,宋鹏笑骂道::“你小子还是一个德性,看到打架就喜欢凑过去,小心下回被别人给打了。”
小仨笑道:“我小仨纵观热闹几十载,还没有出过这种纰漏呢。”
“要记得一句老话,小心使得万年船。”宋鹏笑着摇了摇头。
说笑了一会,小仨对着孟子涛说道:“孟掌柜,冒昧地问一句,刚才您是不是从我朋友那买了一只有缺的青花瓷盘?”
孟子涛点头道:“确实,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没有!”小仨连忙摆了摆手:“孟掌柜您不要误会,咱们这行既然东西都卖出去了,就算卖漏了,也没有再要回来的道理。主要是我朋友想知道,那件青花瓷盘是不是一个漏?”
小仨态度坦荡,孟子涛回的也直接:“确实是个漏。”
宋鹏一听来了兴趣,连忙求孟子涛把东西拿出来欣赏一下,等他看到实物之后,眉头就开始皱了起来,嘴里一直嘀咕着。
“这玩意儿有点怪啊,看起来正不正,邪不邪的,想不通,实在想不通。”
小仨也是一样的见解,有些不明白,孟子涛为什么说它是漏。
宋鹏苦笑道:“孟掌柜,你还是说出答案吧,我们真看不出来。”
孟子涛笑着说:“你们可别忘记,全世界可不止咱们国家烧青花瓷。”
宋鹏诧异道:“你是说,这是外国烧的瓷器?可是我怎么觉得跟咱们国家的瓷器差不多啊,连纹饰都一样,难道是东瀛做的?”
孟子涛笑着摇了摇头:“你忘记还有朝鲜了,当时还是李氏朝鲜。据记载,明朝会派大臣去李朝选拔工匠,第一名会被带回咱们国内为皇宫制瓷,合同期为三年,三年之后重新选拔。”
“当时李朝的工匠到了咱们国家,会照着咱们的烧瓷工艺来制瓷,纹饰、釉色等也要依照宫中的要求来制作。三年过后,工匠从京城回到李朝,便把咱们国家的烧瓷技术带回去,由此做出来的瓷器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
“在明朝初期,李朝的青花瓷纹饰,基本都是按照咱们国内的标准来制作的,直到后来才有了自己的特点。”
听了孟子涛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