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九章 桃核舟(6 / 8)
“啊,原来是他!”何婉奕他们都恍然大悟。
明代核雕,最为著名的首推用桃核雕刻而成的舟船“桃核舟”,首创人就是这枚核舟的制作者王.毅。
王.毅,字叔远,又字叔明,号初平山人,人称“鬼工”。他是晚明清初时期著名的雕刻工艺家。他的名字能为世人所知且流芳百世,就得益于何婉奕说的那篇,魏学洢的《核舟记》。
据现有的资料获悉,王.毅的创作活动在明万历至清顺治初间,他善雕刻,能因材设计精巧微雕作品,尤擅精雕核舟,所雕之物,精细入微,雕刻技艺高超,冠绝于时。
但留世作品却并不多见,目前已知的雕刻作品只有4件,而且其中3件只有文字记载。
其中,果核雕刻作品有2件,分别是桃核舟《大苏泛赤壁》、桃核舟《东坡泛舟赤壁》,木雕作品1件,为微型木雕《天封塔》。
另外,传世实物有一件,果核雕刻品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现藏于国内博物馆。
孟子涛思考了片刻,说道:“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应该就是那枚《大苏泛赤壁》桃核舟了。”
舒泽说道:“我记得这枚桃核舟是王叔远送给李日华的吧,后来李日华同样也写了一篇《核舟记》。”
孟子涛点了点头,随即拿出手机,上网一查,片刻后,就查到了相关的文章。
“虞山王叔远有绝巧,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细如毫发,无不明了。一日同陈良卿、屠用明,顾余春波新第,贻余核舟一,长仅八分,中作篷栊,两面共窗四扇,各有枢可开合,开则内栏楯。”
“船首一老,皤腹匡坐,左右各一方几、一书卷。右几一炉,手中仍挟一册。船尾一人侧坐,一橹置篷上。其一旁有茶炉,下仍一孔。炉上安茶壶一,仍有咮有柄。所作人眉目衣褶皆具。四窗上每扇二字,曰:‘天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文云‘王.毅印’。奇哉!”
孟宏昌把这篇短文读了一遍,再对比眼前这枚核舟,笑道:“不用说,这就是文章里说的这枚核舟了。小涛,你这个漏可捡大发了。”
孟子涛笑着摆了摆手:“到底是不是捡漏,还得鉴定了再说。”
“不是吧,都这样你还觉得有假?”小云说道。
“照理说确实不太可能是赝品,但我们这行可没有照理这个说法,东西的真假必须有理有据才行。”孟子涛笑道。
“真是麻烦。”小云嘀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