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五章 寿宴和拜师(4 / 6)
错,想收他作我的关门弟子,子涛,你同意吗?”
虽然心里已经有所猜测,但当这番话从郑安志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孟子涛的头脑还是一片空白,好在他反应还算迅速,很快就回过神来,连忙点头道:“愿意,我愿意!”
“好!”舒泽马上就站起身鼓起掌来,其他人也跟着鼓掌,一时间掌声雷动。
郑安志压了压手,让大家安静一下,接着就吩咐下去,准备拜师仪式。
孟子涛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可是,我还没带拜师礼呢!”
在古代,拜师按《礼记·内则》规定,儿童十岁时出门拜师求学,不论是进私塾,还是在学府,都要行拜师礼。先秦时期,初次拜见老师是以“束脩”(即十条干肉)作为礼物,并举行相应的拜见礼节,以表达敬意。
后来,儿童求学的年龄大多提前到七八岁,拜师的见面礼已不再限于干肉,但人们仍然把送给老师的酬劳称为“束脩”。拜师的仪式也一直延续下来,只不过根据儿童家庭的地位及经济状况不同,拜师仪式之繁简有所差异而已。
到了现代,平常的拜师虽然已经不再那么郑重,但在有些行业还是挺郑重的,比如说古玩这个比较特殊的行业。
郑安志笑着说道:“不用这么刻意,我觉得刚才那对棒槌瓶就挺好的。”
郑安志虽然不介意,但孟子涛觉得自己不能这么草率,情急之下,他想到了自己一直带在身边的那条白椅楠手串,连忙拿了出来,献给了郑安志。
郑安志拿起手串端详了一番,笑着摇头道:“这条白椅楠手串,价值可不菲啊!”
郑安志故意把声音提高了一些,个中用意就是让有些人不要误会,孟子涛拜他为师,好像占了大便宜。
另一边,舒泽心中一动,就有意无意地把孟子涛得到这条手串的经过,说了出来。
再加上程启恒以及张景强等人的推波助澜,许多人开始惊讶起来,你要说,一次两次捡漏,那可能是运气,但捡漏了这么多次,可就不单单是运气就能说的过去的。
一时间,一些原本心里对孟子涛不以为然的人,也都对孟子涛的印象有所改观。
此时,孟子涛还不知道舒泽等人的帮助,他笑着说道:“能够拜您老为师,是晚辈的荣幸,这件拜师礼,还请您能务必收下。”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郑安志并没有推辞,笑着收了下来。
这个时候,拜师所需的东西都准备好了,郑安志看了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