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楚军的框架搭起来了(2 / 4)
均有一千七百名战兵,七百名辅兵,再加上亲兵斥候等等。总兵力在两千五百人到两千六百人之间,这个编制大小适中,既能保证独立的作战能力,又不会过于臃肿。失去灵活性。
编制的精确化和固定化,在军事管理上会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制定作战方案的时候,可以把每个步兵营当做一个独立单位,对其战斗力有一个大致的估算,又比如在后勤保障上,固定的编制可以实行精确的量化管理,方便统计各种物资消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两个骑兵营一大一小,大的是帖兆荣的西凉骑兵,有两千人马,称为西骑营,小的是汪猛的骑兵部队,总共有一千多人马,称为江骑营。
骑兵的机动性很强,就像一只随时可以打出去的铁拳,对于楚军来说,只有帖兆荣这一个拳头还不够,还需要再铸一只铁拳。由于马匹有限,汪猛手下的骑兵本来只有几百人,独立成营显得兵力不足,汪克凡为此亲自做帖兆荣的工作,又调给江骑营五百多西凉骑兵。
帖兆荣刚刚投靠汪克凡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挂四品武官衔,不到一年内却连升两级,成了正二品的副将,还在广州隆武帝御前多次接受召见,荣耀无双,前途似锦,早就打定主意要跟着汪克凡卖命,对汪克凡的决定没有表示任何不满。
当然,他虽然没有任何表示,心里多少也有些失落,不过很快又自己想通了。
他的骑兵在楚军中非常重要,转战江西和汀州救驾的时候都大出风头,甚至压过了老资格的汪晟、周国栋等人,当时虽然得意,闲下来的时候却有些担心,怕应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话,汪克凡略微削弱了他的兵权,反而让帖兆荣松了一口气。
吃亏是福,让出这四百多骑兵之后,帖兆荣发现自己的人缘变好了,汪晟等老资格的将领对他更加亲切,真正接纳了他。这让帖兆荣感到非常庆幸,楚军内部的派系非常明显,汪晟还算公正,周国栋等人却有些排外,作为一个被收编的杂牌将领,能加入到这个核心集团中,付出那四百多骑兵的代价也值得了……
经过扩编之后,楚军一共两万六千多人,其中战兵一万四千多人,辅兵五千多人,骑兵三千多人,还有两千多人的其他部队。
这一万四千名战兵有几个来源,包括恭义营原来的四千多名战兵,两千多名辅兵,东莞营和吉安营的三千多名战兵,以及三千多名刚刚招募的新兵。
恭义营原有四千多名战兵,个个身经百战,都是精锐老兵,是全军的主要骨干,其中数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