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战后(2)(2 / 3)
崇祯同样是因为他的内库囊中羞涩,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不过给锦大两地的粮饷稍微松了下手,最终定为一百万。
大明崇祯四年十月上旬,拖了快一个月的圣旨,终于从京师传到了辽东。
诏令祖大寿为大凌河和锦州的主将,就地驻防一年,其余人马全部撤回山海关。
锦、大两地的军兵还不到两万人,一年百万的粮饷,还有自种粮食的支配权,足够挥霍了,祖大寿规规矩矩地接了旨,安安心心地在大凌河呆了下去。
至于其余各城,则纷纷开始撤离,这其中也包括了孙承宗所在的宁远城。
孙承宗是推行堡垒战法的坚定支持者,袁崇焕也是师从于他,他们收复辽土的策略,就是一座接一座地修建城池,前期只要能守好这些堡垒,就能限制后金骑兵的机动性,同时演练关宁军的战斗力,等战斗力足够的时候,再伺机出击。
随着明军野战能力的丧失,此举虽然无奈,但也不得不说还算是一个过得去的笨办法。
说它还过得去,是只要不失守城池,就能保住现有辽东地盘,不用担上失土之责,同时也能磨练明军。
说它笨,是因为此法完全没有考虑大明的财政能力,现在才将城池修到大凌河,朝廷就已经不堪重负,甚至引发了民变,要是这么一路下去,修到盛京附近,不对,还修不到盛京附近,大明就会彻底破产。
志文放出来的鼠疫,同样打断了孙承宗的战略构想,堡垒战术就此中断,因为事关百姓的性命,又是内阁与皇帝一同下的旨意,这位蓟辽总督也不敢强项,乖乖收拾行李,撤回了山海关。
这道旨意一下,意外地让大明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辽东这个无底洞,暂时不用填了,缺钱的问题大为改善。
另一方面,在接到孙承宗的奏报后,辽东之事尚未决断之前,兵部已然及时传令,让赶往辽东作战的各路援军,就此回转原地。
三边、登州的两路援军,知道不用再去辽东送死之后,高高兴兴地原路返回,回去的速度可比来的时候快多了。
这其中,还间接地消弭了一场大祸。
在原本的历史上,孔有德、耿仲明二人,磨磨蹭蹭地率军走到鲁东与冀北交界的吴桥一带后,由于给养不足,麾下士卒不得不抢掠百姓的粮食充饥。
事后被士绅追到军营问罪,言辞间充满了对他们这些辽东人,还有大头兵的蔑视,两人不堪被人羞辱,在士兵的怂恿下,愤然带兵作乱。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