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人生真如初见(2 / 3)
也更多是因为家里的原因,当时话剧是一种时髦,史家有声望,正是互相借力。
看到哥哥还特地坐上黄包车去前门外肉市廿四号打包了全聚德烤鸭和陈年花雕一坛,李若云有些好奇,但没有开口询问。
李若凡笑道:“家里还有几个人呢,既然来了北平,自然要尝尝正宗的杨家烤鸭。”
开门的是男佣海公段,顺势接过李若凡手里的食盒和花雕笑道:“少爷回来了,这是大小姐吧?吴妈去买菜应该回来了,方姑娘在新宅子那边呢,要不我去喊一声?”
李若凡笑道:“不用,孙师傅呢?”
海公段笑道:“在后院给小冬姑娘吊嗓子呢。我也沾光,听上几段。”
仿佛是要印证海公段所言,就听后院应景似的传来胡琴的抑扬顿挫,和孟小冬独特的老生唱腔。
孟小冬: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
想起了当年事好不惨然!
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
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
我好比南来雁失群飞散!
这段《四郎探母》是京剧久唱不衰的传统剧目,说的杨家将被辽军设伏,损失惨重。杨四郎也就是杨延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辽国铁镜公主结婚。
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
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
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只是匆匆一面,又别母而去。
可以说只要是生,旦名角几乎都演绎过《四郎探母》,但现在的孟小冬唱起来却有一种自然的风流暗藏其中。
李若云好笑的看着李若凡,好像那个不着调的纨绔哥哥又回来了。你瞧,在上海捧戏子不算,还金屋藏娇,把人家姑娘带到四九城置办了宅院。这都叫什么事!
所谓京剧名家,大师其实都是后来的说法,即使是十三绝,四大名旦,赚钱再多,地位却是很低。许多粉丝再捧,但心底却是看低自己的偶像的。这和后世完全相反。
好比梅兰方大师再红,娶的也还是梨园子弟,唱青衣的福之芳。
梅兰方性格谦逊温和,含蓄大度,可谓是交游广阔,但即使如此,大家对他的称呼上一直还是蕴含贬义,譬如“梅郎“、“小友“、“艺士“、“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