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发个微信去地府 > 第七百一十九章 退藏

第七百一十九章 退藏(2 / 6)

我们常说,知识分子是国家和社会的精英。

精英者,思想之精,品德之英,然后又学有所专,能沉下心来做事情,做学问,为社会之脊梁,公民之师范。

区区津贴,念念不忘,也要挪做虚名,非知识精英之所为。

国要强,先强国民;国民要强,先强精英;精英尚如此,泡沫何其多,国事实堪忧!

我担心,如果有人出国去也印一张“享受“字头的名片,一是外国人看不懂,二是真看懂了就更糟,要大丢人格。

我们常批评世风浮躁,怨青年人不成熟,文艺圈太浮浅,干部少学识等等。

殊不知精英之浮,才真正是社会的危机。

知识分子如何对待名利,实值深长思之。

或问:怎么评价华夏的教育现状,你心目中的理想教育什么样?

答曰:教育现状据我所知没什么变化,过去的那一套还在继续执行。现在大家认为北洋军阀时期的教育可能是华夏现代最好的一段教育,第二段就是西南联大时期,第三段是五十年代的教育,教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都远远超过今天。再下一个阶段就是“文哥”以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相对来说也不错。

但1949年以后的两三个阶段,加起来都不可能像北洋时期那样,因为那时候的国家不能介入教育,那时候的北大、清华根本不听政府的。国名党接管以后,一度想渗入到大学教育,但一直不成功。咱们说的教授治校,在军阀混战时期和一部分国名党时期,甚至抗战时期都是贯穿下来的,彻底改变是从1950年开始的。

或问:五六十年代的教育是什么样子?

答曰:五六十年代普遍的理想主义,现在看来有很多虚幻成分,但它是真的,因为那是一个新的政权,充满希望,很多矛盾尚未呈现。那时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尤其是大学里最好的教授,都是从民国过来的。这些人的素质和人格,大多是在民国时养成的,然后留在共和国教小学、中学、大学。他们比现在的老师爱教育,更无私,更单纯。

学生不用说了,像今天这种全社会的功利主义、机会主义,完全机械化的考试,那时候没有。所以我会说那个时候比现在要好一点。以蒋南翔为例,他是清华大学的校长,现在大家怀念他,因为在他治校期间,跟今天的清华大学比,要宽松得多。他其实是党派去的,但毕竟还是一个民国青年,他的学术人格,他的行政作风,跟今天的大学校长比,还是要好得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