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发个微信去地府 > 第六百九十章 可道(二更)

第六百九十章 可道(二更)(2 / 3)

经那样一以贯之的影响下去。一会儿尊道,一会儿礼佛,没有个消停的。

老子写《道德经》和佛祖说《金刚经》大概都是认为自己的思想几乎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因此不停的比喻,最后自己都绕糊涂了。

而圣经里面就避免了这一点,用伊甸园的故事娓娓道来,有一种亲民接地气的感觉。就是说里面的大多数人物故事都是普通人,这是他的长处。

这大概也是为何政教分离圣经任然影响西方人成为道德层面信仰的主要原因。

看着孙老在练习提取青蒿原液,李若凡浮想翩翩。

谢绝了孙老的挽留,李若凡还是决定去大姨和姨姐那边吃个午饭,实地不打招呼的看看伙食到底如何。

承包食堂就没有不猫腻的,这很正常。当你需要的量多到一定层度,你甚至有定价权。就像超市对于入场者那样。

李若凡也很清楚,不可能让大姨做圣人。因为这个会有许多供应商主动来找你,找你的亲戚关系来上门。就是那些以前不会登门的有些远亲,忽然都可能笑容可掬的出现在你家门前。

对这些李若凡倒是庆幸先让父母规避。不过大姨那边的大姨夫那边的,张三李四,哪家没有几个挂角亲?皇帝还有三门穷亲戚!

李若凡的底线就是赚钱没问题,但不能降低伙食标准。做体力活的人,他可以忍受加班加点劳动强度很大的活。因为本来就是出卖体力的。但假如吃不饱吃不好就会让他们牢骚。

牢骚多了就会有戾气,戾气多了就会出事。这是恶性循环。好的良性循环是不让好人有变坏人的机会,不让坏人可以轻松作恶。道德的底线不是法律可以代替的。华夏的拐卖儿童刑罚是最严的,但也是拐卖极猖獗的。

在汤山脚下还能看到那块据说是当年武则天选定的墓碑,但不知为何放弃了,就一直放在那儿。

汤山石碑也确实是天下闻名的。但准确的说应该是阳山碑材。

阳山碑材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明太祖朱元璋功德而开凿的神功圣德碑遗址,为取此石材。

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得侄儿朱允炆的帝位,为了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就决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朱元璋的功德。

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

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