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苯教的过往(4 / 5)
“铃儿?呵呵,都快一百年了,阿祖还是放不下她。那个铃儿啊,是阿祖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姐姐,听阿祖说,她九岁的时候偷偷跑出圣地,便再也没回来!”
阿立似乎在回忆着什么,脸上有幸福,也有痛苦,他慢慢说着,说了很多,也很杂。
大约五百六十年前,在吐蕃匹播城附近有一个部落,名叫达波部,那时候部落里有一个叫顿巴桑野的男子。顿巴桑野乃是雍仲教义七代传人,当时吐蕃与大唐开战,西域佛教传入藏地,加之雍仲教徒有汉人、羌人、藏人,吐蕃大赞普希望苯教能试着帮忙维护王权,提振吐蕃雄兵的士气。其实帮忙提振士兵士气倒没什么问题,可帮忙维护王权,是顿巴桑野所做不到的。因为苯教最基本的教义里,就是主张万物都有权益,随心意而为,若要维护王权,就必须篡改教义,让子民阉割欲望,遵从王化。顿巴桑野拒绝了,而恰巧佛教入藏地,而佛教本意中多宣传与世无争,大赞普仿佛找到了一条通往天途的方法,从此,大赞普大力扶持藏地佛教,对苯教教徒大肆捕杀,无奈之下,原有的苯教教徒随着顿巴桑野辗转多年,流落到了凉州荒漠中。最起初的苯教被毁灭后,当时的大赞普芒松芒赞(松赞干布的孙子),纠集吐蕃各大佛寺长老,对原有的苯教典籍进行修改,形成了流传后世的苯教典籍,也称为“古象雄佛法”。而事实上,这种古象雄佛法已经与真正的苯教教义大相径庭。
来到凉州荒漠后,隐世而居,一待就是几百年。久而久之,雍仲圣地的子民没人愿意离开了,因为外边的世界变了,没人再愿意接受苯教,因为在他们眼中,真正的苯教已经不是真的,更像是一种邪教,他们更愿意信奉那些供奉着神灵,祈祷一番,就能带来好运的教义。而且,真正的苯教不能在吐蕃存活,在其他地方也更无法存活。一百一十多年前,雍仲圣地迎来了第七代护教者,她的名字叫金正美,也就是阿立的母亲阿祖。金正美一生有过一个男人,可是那个男人背叛了雍仲子民,他不仅逃出了雍仲圣地,还割掉了金正美的左耳朵,就在那一年,金正美九岁的女儿金铃儿为了追上那个男人跑出了雍仲圣地,可这一走,两个人都没再回来。
阿立说了许多,但有的地方也很笼统,赵有恭听得直皱眉头,吐蕃大赞普芒松芒赞的做法其实并没有错,为了维护王权,皇命天授,他那么做并没有错,本质上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及历代帝王对儒学进行修改,不是一个目的么?(小说《风花醉》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