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 逼迫(4 / 7)
雨,继续道:“此事王爷正是见证人,小僧徒劳而返,深感羞愧。好在慕容先生平生遗憾有二,一是深信大理天龙寺‘六脉神剑’为天下诸剑中第一,恨未得见,引为平生最大憾事;二是认为少林寺的‘易筋经’为天下第一内功心法,无缘得见,遗憾终生。天龙寺枯荣大师,囿于门户之见,小僧无功而返。少林武学执天下之牛耳,玄慈大师佛学精湛,气度见识自然非同一般,小僧有一不情之请,还望众长老慈悲。”
鸠摩智语毕,玄慈方丈始知,原来是恶客临门,自然无需客气,说道:“明王与慕容先生相交一场,缘分既尽,何必强求?慕容先生往生极乐,于人间武学,岂再措意?明王此举,分明是心有私欲,老衲到要劝解明王一句,尘缘不净,贪欲不除,佛心不虔,魔念滋生,恐怕永无证道之日。”
鸠摩智道:“方丈指点,确为至理。只是小僧生性痴顽,闭关静性,始终难断思念良友之情,这才执迷于此。小僧知道,‘易筋经’为少林至宝,轻易不会外泄。贫僧愿以大轮寺镇寺之宝‘龙象般若功’交换,‘龙象般若功’与‘易筋经’同为佛门至高内功心法,当可相互借鉴,互为启发,若是日后少林寺、大轮寺武学得以昌盛不衰,应是今日之举。玄慈大师佛法精湛,想必此中道理,应能领会于心,不让小僧空跑一场。
少林寺的《易筋经》已经遗失,玄慈若是据实相告,定会弱了少林的气势,今天接二连三的变故,已经让玄慈心中有了怒意,他在想:“看来我少林以往的行事确实是太宽厚了,作为执武林牛耳的第一大派,天竺僧人、吐蕃僧人以及大宋的清凉寺,竟然都公然觊觎少林的武学秘籍,就算观心大师等人也是希望看到少林的面子被人踩一踩,要是少林不拿出一点第一大派的气势和底蕴,还真是让人瞧的小了。”
有鉴于此,玄慈方丈毫不讳言的说道:“我少林武功博大精深,就算穷尽毕生之力,本寺武功尚且难以掌握十之一二,大轮寺‘龙象般若功’虽然确属绝顶内功,但我少林得来并无益处,明王交换之言,休要再提!”
鸠摩智摇头叹息道:“我本以为玄慈大师执掌少林,定然心怀宽广、胸有丘壑,没想到竟然也是此等狭隘想法。天下佛门本是一家,只有摒弃门户之见,博采众长,才是兴盛佛门之法,少林寺若是囿于门户之见,异日之衰落,已经可以预见。”
“我少林绝学众多,就算天资卓绝之辈,也足以毕生研习,既已不假外求,何必觊觎别派绝学?”玄生插言说道。
鸠摩智摇头说道:“大师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