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注定失败的战术(2 / 3)
由卫戍部队和后勤部队管理,红警兵团一线作战部队,不是卫戍地方,主要执行便是作战,在卫戍部队接替之后,就会解放全部的力量,前往新的战场。
目前第三战区主力,已经全部进入东西伯利亚,急行军,只需要一天的时间,便能够抵达伯力和共青城。
这场战争,打的就是争分夺秒。
詹富淳没有时间给部队休整,周边大量的苏联士兵全都撤回,他必须要趁着对方立足未稳的时候,便给予致命一击。
赫鲁晓夫打的什么算盘,詹富淳很清楚。
在苏联人看来,红警帝国来到东西伯利亚作战,漫长的补给线,会让红警帝国难以维持长久的作战。
只需要挡住敌人的进攻锋芒,等待冬季的到来,西伯利亚战斗将不得不暂缓,便可以为苏联争取更多的时间。
然而赫鲁晓夫并不知道,红警兵团根本不需要长途的补给。
在占领了乌苏里斯克的三天之后,乌苏里斯克内便修建起了大量的军工厂,部队的武器弹药消耗、保暖的被服,都可以就近补充到部队。
唯一要补给的便是士兵的一日三餐,但是对拥有强大航空运输能力和随时可以修建起机场的红警兵团来说,这种补给难度并不高。
更何况还有海参崴的港口运输补给,别说是提供五十万作战部队的每日食物补给,就算是让第三战区天天开派对,资源都绰绰有余。
而且论起寒冬作战,本来就是红警兵团必须过关的科目,在基地车地下空间内,多得是极端的寒冬天气,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士兵,都能够适应严寒条件下的作战。
哪怕冬季到来,只要温度不超过零下三四十度,红警兵团便依然拥有可以作战的兵力。
而且第三战区这一次负责对苏联的主要进攻,本身也装备大量的除霜铲雪的机械设备,寒冬根本无法阻止红警兵团的进攻,只有寒流才有可能短暂迟缓红警兵团的前进。
在第三战区的身后,还有一个后勤中心的工兵部队,这个工兵部队是属于军级规模的建设团队。
里面除了必要的保护兵力外,绝大部分全都是红警兵团的工程师,他们的任务就是铺设铁路,建设后勤补给站,保证道路畅通,修建野外的简易机场。
与华西列夫斯基所犯下的错误相同,赫鲁晓夫也用对付德国人的手段,用来对付红警兵团。
而且赫鲁晓夫也忘记了一点,在斯大林格勒,并不是他一个人战斗,在边上,还有百万的苏联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