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观想造化洪炉(2 / 4)
化细节感知。
王庸双目紧闭,开始引导自己入静。
在华夏文化中,有着众多的入静之法。佛道儒三教各自都有不同法门。
而适用于普通人的也不在少数,比如默念法:心中默念一些短小精悍的语句,“松——静”,“松——静”,循环往复,声音尽量放低,以只能自己听见为佳。慢慢的烦躁的心意就能静止下来。
另外失眠患者常用的数羊方法,也是一种入静之法。只是数羊也有窍门,那就是数字要配合呼吸,不能过快,一呼一吸,两个数字,逐年就会安静下来,缓缓入睡。
此外高深一些的法门,还有道家的自然法。先将意念存于丹田位置,然后幻想丹田处有一轮皎洁明月升起,海天一色,宁静安详;又或者幻想自己置身于桃花源之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伴随这种意念,再乱的心情都能瞬间凝定下来。
而王庸用的则是一种源自道家的“太极诀”。
在古代这种秘诀很少外传,只在师徒之间口口相传,外界所传的多有谬误。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真正的太极诀需要双手抱诀。
女子右手抱左手,男子左手抱右手。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居内。
王庸左右两手相交一起,左手抱住右手,两根大拇指连接,形成一个类似太极的形状,又像极孔子像里的“交五”手势。
可以说这个手势,兼具了儒道两家的特点,最适合王庸不过。
左右手抱住之后,只不过片刻,王庸就隐约感觉到有丝丝气息涌现在手指之上,好似暗劲涌动,又似呼吸缠绵。
王庸心中一振,知道有效果。
立马将感知由手指扩散出去,顺着流动的气息往身体内部渗透。
王庸眼珠子在眼皮底下滚动,耳朵也不停耸动,好像可以看见东西,可以听见声音。
庄子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说的就是王庸目前的状态。
当注意力集中到了一定程度,不光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失效,就连心也失效了。届时能够运用的只有气。
利用气息去感知周围物体,去听,去看,去体会。这样人体就达成了一种坐忘归虚的境界,大道合一,真性毕露。
只不过庄子说的这种境界是一种至高境界,王庸做不到也用不着。王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