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我来伺候你(2 / 4)
”
张纤纤听说几个人是大吴过来的,介绍起来,“我听我爹爹说,二十几年之前,这片全是茅草房,夏日漏雨,冬天更不好过,稍微有大风和大雪,茅草顶子飞走,还冻死过人。”
后来皇上和皇后娘娘办案,偶然在此路过,就把这边进行改造,统一规划盖成砖瓦屋子,遮风挡雨,宽敞明亮。
每年到了深秋,京兆尹衙门的官差就回到各家,进行人口普查,登记修缮房屋等等,如果家里也有青壮年,只需要到码头做几天苦工,就能抵了修缮屋子的银子。
这样,百姓们倚靠官府,却又不是完全不出力,还能缓解京郊码头货物运输的压力,一举两得。
莫小荷觉得这是个挺聪明的做法,如果能在大吴开展,再好不过了,只是大吴类似大越的附属国,两国还是分开的。
记得来的路上,她看过一本小册子,当年大越南边连年水灾,河提决口,冲散的农田和房屋,数以万计的庄户人家失去田地,无家可归。
北地又缺水,常年干旱,还是皇后娘娘有魄力,凿山开辟河道,南水北调,一个工程做了七八年,却造福子孙后代。
让那些失去田地的庄稼人做工,国库里拨出银子,鼓励他们开荒,工程结束后,他们有田地有银钱,终于挺了过来。
“我从小就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去,城北我最熟悉,这里很多老字号的铺子。”
张纤纤在前面领路,尽职尽责地介绍,两边的铺子,八宝鸭,桂花酥,云片糕,很多家铺子的手艺,比朱雀大街有名无实的百年老字号强多了。
“前面是什么地方?”
莫怀远眼尖,看到书生打扮的人从一处小巷子出门,手里摆弄着折扇,满面笑容,频频点头,他不由停下脚步,好奇地张望。
如果能有个二手书摊,还可以淘淘宝贝,有很多是祖传下的手抄本,学问深奥,在书铺根本买不到。
“反正……是我不能去的地方。”
张纤纤停下脚步,嗔了莫怀远一眼,“不是说去听戏吗,咱们早点去,占个好位置。”
占位不过是托词,京兆尹千金是茶楼的常客,只需要派丫鬟打一声招呼就好,二楼有视野最好的雅间。
“这样啊!”
莫怀远心中窃喜,他最受不了不学无术的大家千金,脑子里除了吃就是玩,和他没有共同语言,他一心做学问,想晚几年再成亲,娶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夫妻看举案齐眉,琴瑟和鸣。
“那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