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事件 六(4 / 6)
统府家的正是不怎么当中华民国家的徐世昌,徐大总统。
他是1855年生人,今年也有六十六岁了。老人家早上都容易醒,何况如今正是夜短日长的夏季。
徐世昌今天也起了一个早,就在他老人家在金水河边遛弯的时候,外交总长颜惠庆急匆匆地带着顾维钧的电报来到了middle east sea。
然后,中华民国大总统就看到这份“迥电”……
这里要解释一下,我大清开通电报之初,因为发送电报非常昂贵,按字论价,“字字是金“,所以节约用字就非常重要。
为此有人发明了一种新的纪日办法,用地支代替月份,用韵目代替日期。这种方法在电报领域一直延用到新中国建国初期,前后使用了70余年。
在其他领域也有使用,甚至有些人日记都是以韵目代日。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事件也是以此命名的,如:马日事变、灰日暴动、文夕大火、艳电、皓电等。
那么24日的韵母是什么呢?没错,就是“迥”字。
而“723大事件”发生在格林威治时间晚上八点半,那个时候东八区的赛里斯已经是24日凌晨了,加上北洋政府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24日上午。
于是这起事件在赛里斯被称为“迥日事件”,也有人叫做“迥日义举”。(注释1)
这份“迥电”顿时就让堂堂的中华民国大总统囧囧有神啊。
本来就长得十分精神的徐世昌瞪大了双眼,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两撇胡子道:“骏人(颜惠庆的字),这是真的吗?顾少川这不会是跟我们开玩笑吧?”
圆头圆脑还带着一副圆框眼镜的圆滚滚的颜总长抬了抬眼镜,苦笑道:“大总统,这怎么可能是假的呢?顾公使也不是那种爱开玩笑的人啊。下官已经和他再三确认过了……”
这位外交总长也真是不容易,大半夜就被外交部值班人员叫醒。
当时他也觉得不可思议且不敢置信,所以亲自到了外交部的电报室,和英国那边再三确认了之后才亲自送到了大总统府。
“……”
徐世昌再次带上了老花眼镜看了一遍“迥电”。
“哎……”他突然长叹一声,背着手面向金水河,曼声吟道,“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哎……”
这次轮到颜惠庆叹气了。
像他这样的赛里斯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