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六月天 四(5 / 6)
英国整整多出了两百万单身女性。这些女性之间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不健康的女性友谊”。
当时英国卫道士见到这样的局面那是痛心疾首,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她们应该被送到殖民地去。还有人说,加拿大有大量的男性捕猎者和伐木工人,澳大利亚也有不少可以“寻欢作乐”的机会。
不过此时已经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了,不是《饥荒孤女》发生的十九世纪中叶,这些直男癌想这么干都干不了。
二则,男男之爱就成了上流社会的“习俗”。
比如说在凯恩斯求学的年代,伊顿公学那些出身上流社会的美少年差不多都是基佬。后来凯恩斯和徐志摩念的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也有同样的问题。
这个余韵一直流传到了一百年后……
这些基佬的逻辑是这样的:你都考进伊顿公学和国王学院了,怎么还能和傻乎乎的姑娘谈恋爱呢?
聪明的、敏感的、水仙花一样美好的男孩纸当然只能和同样的男孩纸在一起!
而“宏观经济学开山怪”自然就是一位聪明的、敏感的、水仙花一样美好的男孩纸。他是以数学,历史和英语三项第一的成绩从伊顿公学毕业,并且得到了国王学院的全额奖学金。
于是他顺理成章地成了基佬。他的恋人邓肯-格兰特是他大学同学的表弟,后来成为一位现代派画家。
1906年两人相识之后便有了一段分分合合长达六年的同居生活,并在结束恋情后成为毕生好友。
其实这位邓肯同学就是个男版的绿茶婊。作为一个艺术家,出轨什么的,对他来说跟吃饭一样频繁。脚踏两条船都是轻的,三条四条都时有发生。
为了表示反战,邓肯拒绝服兵役而被带上了法庭,因当庭怒斥战争差点被投入监狱。凯恩斯从财政部匆匆赶去充当了他的二审辩护律师,才使他幸免遇难。
邓肯与其小三儿出国参加画展,在边境线被扣,还遭到了边境军官的言语侮辱。凯恩斯又匆匆赶去捞出了爱人及情敌俩,反被邓肯骂他不过跟政府的走狗们是一丘之貉。
反过来吗,凯恩斯也“水性杨花”得很,甚至还花钱找男姬。
不过这位基佬最后还是被一位神奇的女士给掰直了。
这位“神奇女士”名叫莉迪亚-乐甫歌娃(lydia-lopokova),她出身于俄罗斯的一个清寒家庭,从小就开始学习芭蕾舞,在圣彼得堡的帝国芭蕾学校接受了严格的训练。
她是那种独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