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狮子吼 上(5 / 6)
教师》当中那样普及到村级行政单位的教育体系,那绝对要把整个赛里斯颠倒过来才行!
试想一下,书中那位可敬的教师至少懂得牛顿三定律,这肯定有初中水平了。
就算解放以后,初中生放在新赛里斯也能算是个小知识分子了,当个账房先生、低级文员这样的小白领绝对没有问题。
而把一位小白领派到穷乡僻壤当老师,他也真的心甘情愿去了,那么可以想见这个国家政府的感召力和执行力有多强大。
所以要建立的不是普及教育制度,而是彻底改造这个国家!
“通伯兄,知易行难啊。所以这是一本科幻小说……”
袁大师叹了一口气,转移话题道:“通伯兄,准备什么时候回国啊?”
陈西滢坦然答道:“明年。和鸿渐兄一样,我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就要回国……”
回国你老兄就去了北大担任教授。
1924年你老兄和胡适之、徐志摩、王世杰他们创办了《现代评论》。(注释1)
接着你老兄和鲁迅杠上了,就此在中国近代文学史留下了不那么好看的一笔。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陈西滢要不是和“同鸿渐先生齐名的鲁迅先生”发生了这么一次论战,仅仅因为他太太——民国才女凌叔华红杏出墙这桩轶事的话,很有可能真没有那么大的名气。
而且从表面上看,陈鲁结怨始于1925年的北京女师大风波,然而实际上这牵涉到了北大内部的“英美派”和“法日派”之争。
蔡元培主政北大之后学习西方大学教授治校的原则,成立了教授评议会。北大的教授们便掌握了一定的实权。
有权必定有利,有利争必随之。
因此北大马上就分出“英美派”与“法日派”两大系,结成团体明争暗斗。
比如校方要请一位教员,而拟请者为留学英美的,法日派必定提出一个他们的人要求同时通过;若法日派先提人选,英美派亦必以牙还牙求得平衡。
而“法日派”又被称为“太炎门生”,因为他们之中很多出自章太炎门下,可想而知,其中又以浙江人居多。
于是周氏兄弟这两位留过日的绍兴人不可避免地成了“法日派”。而他们两兄弟聚居的八道湾也成了此派人物的聚会场所。
陈西滢这位留英博士自然是根正苗红的“英美派”。不过“英美派”里面还分为英派和美派。
“英派”经常出入的是东吉祥胡同,因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