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三君子(4 / 6)
点头道:“在下正是吴宓。鸿渐兄知道我吗?”
这里要说一下,吴宓的宓有三个发音,一则通“伏”,伏羲的伏古代也写作“宓”。
一则念第四声的mi,这是现代汉语的读音,意思是安静。
三则,吴宓的学生,比如钱钟书季羡林等人都念做第四声bi。所以他念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应该是发“币”这个音。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地方,这年头没有汉语拼音也没有汉字标准化方案,一个字有几种读音十分正常。
而吴宓这个名字也是民国大师们的一件轶事。
他本名吴玉衡,从小体弱多病,因此他的祖母决定为他改一个名字,于是请了他的姑丈,晚清著名诗人陈伯澜另取新名。陈大诗人当时喝醉了,随手在一张破纸片上写出“陀曼“二字,吴玉衡也就变成了吴陀曼。
1911年他进了上海圣约翰大学,一些小洋奴的子弟同学趁吴陀曼课间外出,便在黑板上写下谐音的“糊涂men“,等他进了教室便哄堂大笑。这让他决定以后在发表言论的场合,用自己取的“吴宓“,而不用“吴陀曼“。
袁燕倏又要心说了,废话,我太认识你了!
那些“民国范儿”的爱好者,前面那个小汤说不定……基本上是不知道的,但是怎么会不认识你呢?
当然啦,那些不学无术的家伙们其实也不知道你在学术上有什么成就,只晓得你跟徐志摩齐名,是民国两大渣男就是了。
哎呀呀,说到这件事情,其实现在这个时间点还来得及,你确实是可以挽救一下的……就看老子等会子心情如何了啊。
他莞尔一笑,曼声吟道:“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吴宓听到这一句出自南宋词人蒋捷《虞美人-听雨》的名句,不由得大大地吃了一惊。因为这就是他表字“雨僧“的出处,可是他没有告诉过其他人……好吧,这是后世的推测。
在他眼中,我们的袁大师不由得高深莫测了起来。
袁大高人笑着伸出手道:“当然知道。泾阳吴家的公子,前清“护国夫人”的堂侄,兄弟我怎么会不知道呢?”
没错啦,吴宓还有一个身份便是陕西女首富,就是《那年花开正月圆》里面孙俪演的女主角周莹的堂侄。
1900年庚子事变,慈禧太后逃到西安,周莹献上了十万两白银,因此被老佛爷收为义女。所以周莹真的一位很有传奇性质的女子。
吴宓又惊又敬地道:“鸿渐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