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藏书阁(2 / 3)
牌匾写着“文山书海”四字,用的是美观大方的馆阁体,是官场公文常用的字体。
入了正门,第一层大厅内没有书架,只有四面墙上挂着的几十条题字,落款都是某某学子,全是曾经在书院待过的,并且有所成就的前辈们所留。
门口一处有个台子,后面坐着三两个人,都上了年纪,正捧着竹简看得入神。
此时藏书阁应是方才开阁,来往的抄书人并不算多,一边还有工读的学子在此打扫,擦拭雕花木窗,接待借书、抄书人。
一楼有不少屏风挡着,彼此分隔出小小的间隙,只能放下一张张小小的书案,来此抄书之人都是伏案奋笔疾书,在规定的时刻内尽可能抄完更多的文字。
借书的手续较之抄书更为繁杂,而且有许多限制,尽管如此,也不是什么书都能借出的,绝大多数能外借的书都是些游记、杂书、前人诗稿之类,或是一些在寻常书店也能寻到的书籍。
这里只允许抄录,而且按时辰计费,不多,一个时辰也就是十钱,约一顿早饭的饭钱。
抄书成为了常态,周迅平日里也没少抄写过书籍。
就着简明的案上,在屏风围绕之中,提着笔墨,一目十行,一个时辰差不多能抄完一到两册。
很多书册只有几千字,抄写起来并不费劲。
藏书阁的仆役们和一些家境贫寒的学子,平日里也会抄录一些常用的书籍,挣得一份微薄的收入补贴自己。
轻车熟路地绕过屏风,自然而然地放轻了脚步,不打扰这里的那份静谧。
无论是谁,到了这里,都会轻言细语的吧。
上了二楼,这里有着一排排的书架,每个书架上都写满了标签,按照书籍的内容进行归类。
这一层的书可以外借也可以抄录,属于常用的书籍,也是最多的,大约有十七万多册。
第二层的书大多属于百家学说,包括一些已经失传的珍本古籍,每一本都是价值不小,属于费些心思才能收罗到的。
径自走上三楼,这一层的书架少了许多,里面收藏的书籍属于一些更为珍贵的,这层有兵家战阵、谋略之书,据说这层还隐藏着神秘的帝王术学说。
这一层的书,就不是拿钱就能轻易得到的了,即便是世家大族之中,这样的书也是要珍惜的,轻易不会外借,师徒之间也只会传授给真正的入门弟子。
这里的书只能当场默记,不能外借也不许抄录,正经在籍的学子每月也只有一次机会,来此阅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