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章 以“劣”充好(3 / 4)
味着我们在市场的竞争会处于下风。”
“但是我们可以抢占那里的高级市场。”斯纳通笑着说。“我们团队进过分析研究认为,你的葡萄酒,品质最差的,也可以定价在三十美元以上。这个价格的葡萄酒,在东南亚也已经是只有中产阶级才能承受的起。但是我们研究过你的生产成本。我们认为那样的红酒,就算是定价十美元,你的利润依然很高。”
林克心里计算了一下,如果刨除那些酒窖、酒桶、灌装生产线等等固定资产投入。就算考虑储藏成本,那些红酒在本年度销售,每瓶的成本大概也就是五美元而已。
但就算他的成本很低,他也不能接受每瓶十美元的定价。要知道,一种商品降价容易,但要提价很难。特别是,他不打算将自己那些葡萄酒的逼格强行降低,至少不能降低那么多。
所以他摇头说:“十美元的价格,我不可能同意!”
“对,所以我们认为,你的葡萄酒,最低档次的,也可以定价区间也可以在二十到二十五美元之间。加上各国的进口税等等,最终的零售价会达到四十五美元以上。那样价格的红酒,完全可以在当地成为中档的红酒。”
林克觉得,东南亚很多工薪阶层就算是中产阶级也不会买那样昂贵的葡萄酒回家喝。他想到了一个可能,说:“你的意思是,打算瞄准酒店用酒?”如果能他最差的酒在那些地区当作中档酒卖,那当然是最好的。
“是的。东南亚旅游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如果能打开他们的市场。我们的红酒品质很好,性价比很好。只要打开了他们的酒店行业大门。我们的红酒口碑,就可以随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流传到世界其他各国。”
他一边听着她说,一边仔细看着方案。慢慢的,他发现这方案好像是将东南亚作为他们主要用力的地方:“你就那么看好东南亚市场?我认为葡萄酒的市场,在亚洲主要是南亚,还有东亚。世界范围内,出了亚洲市场,北美和欧洲才是真正的主力。”
“你说的没错。但是我们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
斯纳通笑着说:“欧洲有相当强的保护主义,我们只能是用中高品质的葡萄酒的好口碑慢慢打开欧洲市场。”
“而北美市场可供选择的葡萄酒品牌太多,我们做广告也好宣传也罢,效果都不会太好。针对美国的市场,我们需要抢占和开拓并举。所以我们认为软性广告或许效果更好。比如利用名人的名声,比如林克你自己的名声。另外我们找到了凯恩·蒙特利和加里·威纳库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