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散步庭院(3 / 5)
们的形象缥缈而不实在。但是这时,方天再看向两人,却忽然明白,这两位都是成就了自我之道的人物,然后,在面对世界的时候,方式大有差异。
老子成就于世界,回馈给世界的,是八十一章五千余言,然后,就是万事不管,随缘自适,任它地覆又天翻,我只飘然处其间。
孔子不一样。
孔子删诗(诗经)定易(易经),但都只是述而不作,也就是“纯引用”、“纯整理”、“纯打酱油”、“以上一切言论都与本人无关,本人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而一部流传于后世的《论语》,也只是其弟子所自发整理而成,同样与孔子本人无关。
真正代表着孔子对这个世界态度的,是其编纂的《春秋》史传。
完成这部书后,孔子说了一句话,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了解我,想理解我,只有通过《春秋》;如果我给后世留下罪过,也只会是因为这本《春秋》。
因为这本书,是以己意凌驾于事实。
在这本书里。孔子有着极鲜明的褒贬,并且,孔子还刻意地虚拟了一个并不存在的“理想国”。一切,都是“让事实为我说话”。
理想国其实并不存在。但是孔子说,上古时候是有的。
——既然人间没有,现在没有,但又是众人之所愿,那为什么不人为地打造一个出来?让上上下下以及千秋万世向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努力到总有一天。它会无中生有,真的诞生在这方世界上。
也让这个世界千千万万心向美好的人,在真正的美好没有到来之前,在人生陷入黑暗的时候,心中始终有着那么一丝温暖,一丝憧憬,一丝希望。
为着这份意图,纵然虚拟,纵然捏造,纵然“歪曲事实”。这个罪责,我也担了。
孔子如是想,如是说,如是做。
罪责果然来了。
事实只有一个,人心的善恶却是各不相同。既然你可以以善扭曲事实,那我凭什么就不可以以恶扭曲事实?本质上,大家都是干的一样的事嘛!
谁也别说谁高尚,当然,谁也别说谁卑鄙。
就以那个倒霉鬼杨二来说,在隋朝灭亡了很多很多年之后。有人站出来说,大隋名士薛道衡的死是因为诗写得很好,让杨二嫉妒了,所以就把他给挂了。并且在把他给挂了的时候,还亲自上场,说道:“你还能再写‘暗牖悬蛛网,梁空落燕泥’的诗句吗?”
“暗牖悬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