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三章 我心当如量天尺,量天量地量众生(4 / 5)
择了另外一条道路。但是已经领略了这条道路上某些滋味的方天,就算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也不会再走前世的那一条路了。
什么滋味?
不是万众瞩目,不是权柄在握。
而是在一步步前进的过程中,一点点彻底掌握自身的心灵。又一点点彻底向世界开放自己的心灵。
既独立着,又开放着。
独立的时候,我即一圆满之小天地,开放的时候,我与外界之大天地融和不二。
这点,是前世的那条道路,不能带给他的。
这个时候,方天又想起了一句话。
一句来源于前世的,他在这个世界说过,并给他带来了一段奇遇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北宋一个叫张载的人说过的话。
前世时,方天先是知道了这句话,然后才知道了张载这个人,并由这句话而敬佩着这个人。
这一世,具体地说,现在,方天仍然敬佩着这个人。
但在这个人和这句话的关系上,却已然有了一个新的看法。
什么看法呢?
一句话,四个字。——大而无当!
再明白点说,这句话虽是由张载所言,但是他这个人撑不起这句话,他没有将这句话“立”起来的那个分量。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点,他做到了哪一点?
退一步讲,他提出了哪一个具体的不与世而移的丰足体系和设想?
没有!
一个都没有!
所以,这句话只是这句话,而这个人,也只是这个人。人与话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
张载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但那种程度的了不起,与这句话的了不起,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如同天堑般的鸿沟。细究此人与此话,不过是,天地有至理,经此人之手而出,此人只是一个中转,如此而已。
或者说得好听点:天地有至理,偶借贤人出。理可曰至大,人只是中贤。
中国古代有云,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何为不朽?
不因世而废,却又能与世而移。
以方天现在的眼光看去,在他有所了解的前世几千年华夏人物里面,能称得上“立”的,老子算得一个,孔子算得一个;蜀相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