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章 未雨绸缪(2 / 4)
细作六七人,北方汉国五六人,大辽探子十余人。其实现在各国相对平静,没有大的战事,这些密探也没有什么事情,平常就是借做生意掩护,我们碍于诸国关系,不便动手。”
萧汉皱眉道:“这么多人?现在你别的不用做,只要把大宋、吴越两国的细作名单和地址搞清楚,其余的事由我来做。”郑宾疑惑道:“现在国主刚走,郑王如果动了人家细作,大宋怪罪怎么办?”
萧汉笑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你我该问的问题,我们最好保持沉默。如果出事,自有吴王太子和郑王担当,与你我无干。”郑宾彻底放心,他最怕萧汉一招不慎把自己连累,听他如此说,自是天塌了有大个子顶住,自己只要悄悄办完郑王交待之事,其他的随这个年轻人去折腾吧。
想至此处,郑宾郑重点头道:“萧掌门,此事办来不易,颇费时日,不知道你几时要名单?”萧汉沉思道:“我还有些私事要办,来回也得一个多月,这个时间足够你办好此事了吧?”
郑宾点头道:“这就好办,到时我必会把详细名单交于萧掌门手上。”萧汉又细细问起诸国在金陵的细作情况,郑宾告诉他一些事例,让萧汉直感叹绝对是现实版的《潜伏》。
最经典的故事是淮南之战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李景派皇弟李景达率大军前去支援。潜伏在金陵的原后周细作卫大明成功策反十余名军官阵前反水,导致南唐军队大败,战后收拢败兵,卫大明再次出面,花言巧语哄得数万百姓投奔后周,并派手下细作极力劝诱张全约投降,最后虽未成功,他本人却胜利脱身北去,逃到东京当了开封府推官。
又有一名大周细作田承谕,此人是个木匠,手艺高明,很受达官贵人喜爱,收集了许多高官情报送往大周,大周掌握这些高官隐秘后秘密威胁他们为大周服务,淮南之战后南唐国主李景本有心收拾军队再战,奈何朝中高官一致反对,李景为人暗弱,只好选择投降,割让十四州给大周。
李景后来得知此事,气得差点吐血,派人去抓田承谕,却早逃到北方去了,对那些被大周收买的高官,李景无可奈何,一是数量之巨令人害怕,二是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当初只是查办了一个小小工部侍郎,上至左右仆射,下至普通官员,全部上书不希望兴起大案,说这样会撼动国体,危及社稷。到最后连吴王、郑王都上书反对查办,说这样会激怒大周,带来不测。
萧汉叹气连声,没想到居然会有这样的事情,堂堂一国之君处罚官员都要看大周的脸面,这国势也算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