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欲设学堂遭阻碍(2 / 3)
“你啊……”面对一个卖乖撒娇只为哄自己开心的女人,朱元璋有天大的怒气也发不出来。
“还不快给皇上备膳?”马秀英对逊影使了个眼色。
逊影急忙领着白菱退下。
躲过一劫的白菱忐忑不安地瞅瞅朱元璋,见他没有说话,赶紧悄悄退出大殿,再不敢露面。
朱元璋假装没有察觉几个女人的小动作,也不再提及处罚白菱一事。
待用完膳,马秀英亲自给朱元璋按摩肩膀,温柔地问道:“皇上为何生气,能否给妾身说一说。”
“朕决定修明文治,欲在所有郡县设立学堂,每三年进行一次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会试由礼部主持全国考试;殿试在会试后当年由朕亲自考核。”提起生气的原因,朱元璋就火大,“可是礼部侍郎世家宝却说元人统治中原多年,民间百姓大多粗鄙、目不识丁,不堪重用。户部尚书朱昭也说朝廷国库空虚,不宜马上设立学堂和进行科举,皆劝朕暂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或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
朱元璋话还没说完,马秀英就皱眉说道:“不可!若选拨人才仅限于门第出身,会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朱元璋冷哼一声,“朕也这样认为,所以朕执意要设立学堂,建国子学,准许士子应举投牒自进。朱昭竟给朕罗列了一堆民生和征战的开支,说设立学堂就不能保证军饷的正常发放。这不是要挟朕吗?”
“皇上息怒,国库吃紧众人皆知,朱大人或许确有他的难处。然而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妾身以为学堂一定要设立,先在京城设置试点,余下的可推迟到明年赋税征集之后,到时国库充盈,朱大人自然无话可说了。”马秀英微微皱眉,这事确实不好办,说白了还是国家穷啊。
朱元璋叹了口气,“若是人人都像皇后这样明事理就好了。难道这些官员想不到吗?他们百般阻扰还不是为了他们的私利,以为朕不知道他们的意图。哼,朕决不允许任何人舞弊徇私!”
“既然如此,妾身有几点建议。在经济上,一要增强国库监管实效,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二要完善国库收入支出核算体系。在科举上,任何人都可以参加考试,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对考试实行糊名制,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并且由多人阅卷,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