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放手一搏做孤臣(2 / 3)
荐胡大人为副都御史,专门监察黄河河道修缮的重要事务。”
太常少卿是正四品官职,副都御史是正三品官职,看似章溢是请朱元璋给胡惟庸升官,但是让其监察黄河河道修缮却是在叫朱元璋把胡惟庸赶出京城。这分明是要把胡惟庸明升暗降了。
众所周知,京城的官比地方的官大。就算行政的级别相同,地方官见了京官也是点头哈腰的,毕竟京官直面圣颜,能在皇上面前说上话,有更好的执行权力和更容易迁升的机会。而地方官员每隔三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查,审核他们政绩的就是京城官员。甚至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老百姓得来的钱财向京城官员送礼、行贿,以期他们在皇上面前帮自己说上一两句好话。所以有权没权,并不能看表面文章,还得看实质。
如果胡惟庸真的离开京城,在群臣的影响运作下,没准朱元璋很快就淡忘他了,而他的职位也就止步副都御史了。
此言一出,淮西官员也纷纷赞同,胡惟庸的背叛好似一把尖刀插在他们心上,没有什么能比来自自己人的背叛更让他们愤怒了。
面对群臣鄙视的眼光,胡惟庸视而不见。所有人的意见对他都不重要,只有龙椅上的那个人才能主宰他的生死。他铤而走险,放手一搏,无非就是赌上朱元璋的心思,败则一无所有,胜则达成所愿,无论哪一种结局,都比他现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处境来得痛快。
朱元璋并没有立刻同意文武百官的意见,他看了看李善长又看了看刘基,最后视线落在胡惟庸身上,手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龙椅扶手,闭目沉思了片刻,缓缓睁开眼说道:“刘爱卿和朱爱卿、冯爱卿为君分忧,忠心可嘉,各赏黄金百两,如意一对。看在诸位大臣求情的份上,朕这次就免了费卿、周卿的责罚,以后不可持宠生骄。朕早就说过,对朝政得失、大臣以及百官的过错,你们随时都可提出谏言。胡爱卿上奏之事虽与事实有些出入,但其也是为了维护朝纲,故功过相抵,无赏无罚。至于监察河道修缮之事可另择其他官员。”
刘基、冯国胜急忙上前叩谢圣恩。费聚、周德兴也感激不尽。
文武百官默然,皇上不责罚刘基三人倒在情理之中,但对胡惟庸的态度却让人有些捉摸不定了。上次言官弹劾皇后都被下了牢狱,胡惟庸却安然无事,皇上到底想做什么?
无人注意到胡惟庸紧绷的呼吸一滞,全身都放松下来,他终于赌对了么?他把头垂得更低,遮住了微翘的嘴角。
李善长眼光一闪,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