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暂缓称帝选都址(2 / 3)
我一想到王爷马上要当皇帝了就忍不住激动,可是王爷怎么还不登基啊?我都等不及了。”
朱元璋的大手一边搓揉她娇软的身体,一边说道:“我还没想好在哪里定都建国呢,惠儿觉得在哪里好啊?”
郭惠挺起胸脯,嗔道:“我不懂国事,又不如王妃聪慧,况且女子不能干政,我哪敢随意给你出主意。”
朱元璋没听出她在给马秀英上眼药,笑道:“让你说你就说,说错了我不怪你。”
郭惠眼珠子一转,“我听闻历代皇帝都把都城定在关中腹地,这应天府虽是古城,却是一些小国和一些逃亡江南的国家才在此定都。王爷宏图大业,怎能被狭居于此。况且淮西才是王爷的家乡,若不能荣归故里,岂不锦衣夜行?”
朱元璋听得颇为意动,不觉停下手中的动作,思考起来。
第二日,他便在朝堂上透露自己打算另外选址定都的意思,让诸臣建议在哪里定都好。
刘基大惊,跪在地上陈词道:“连番征战,我军疲乏不堪,朝廷粮钱紧缺,若是王爷另外选址定都,必将劳民伤财。江浙富饶,有利于朝廷休养生息,臣恳请王爷三思。”
朱元璋不悦道:“昔日孤只是统一应天府,如今孤统一中原,你还要孤偏安一隅?孤可不是那南唐、南宋之流。”
这话说的很重,若是刘基再坚持在应天府立国,就是在讽刺暗喻朱元璋只能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如此一来,不仅刘基黯然退下,其他想劝朱元璋就在应天府登基的臣子也不敢出声了。
李善长得意地瞟了刘基一眼,趾高气扬地说道:“臣以为长安、洛阳等地乃中原腹地,又是千年古都,可以立国,再则王爷的家乡凤阳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否则怎能出了王爷这般英雄豪杰。”
外臣和自己女人的建议不谋而合,朱元璋越听越高兴,频频点头称善,下令众臣就在这三个地方选出一址帝都。
看到朱元璋决意已定,刘基心急如焚,他知道自从韩林儿沉舟事件之后,朱元璋对他再不似从前那般信任和敬重,继续反对下去只会徒惹朱元璋恼怒。情急之下,他想到了马秀英,或许只有这个温婉聪慧的妇人能劝动朱元璋了。
刘基登门求见马秀英,此时马秀英正带领太监、宫女们演练登基大典仪仗,知道刘基求见必有大事,连忙停止演练出门迎接。
刘基施完礼直接说道:“臣恳请王妃劝说王爷不要另外选址定都,如今天下虽定,然外有元朝余孽虎视眈眈,内有其他小股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