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文人士子能做甚(2 / 3)
此熟悉了,要不是她提起这两个人,谁会在张士诚那数百个幕僚里注意了这两个名声并不显赫的小人物。不过逊影想起另外一件事情急忙禀告:“许五说木大哥也在平江城里,他是陪道衍大师……”
马秀英脸色大变,“这样说来,姚大哥也在平江?他不好好地呆在苏州,跑到平江去做什么?”
逊影嘟起嘴,“还不都怪那个高启,他非要叫姚大哥跟他去平江,说是张士诚这人不奸险,能容人,礼待读书人,姚大哥跟他一向交好,就答应了。跟高启去的还有不少文人,诸如杨基、陈基、张羽、杨维桢等人……唉,这次他可把大家都害了。”
其实这事倒不能完全怪高启。自古江南出才子,文人墨客众多,但这些文人基本都有一个通病,既自视清高又渴望出人头地。
张士诚、张士德、张士信三兄弟都喜欢和文人打交道,他们延致了不少著名文士,不仅款宴招延宾客,终夕饮乐于幕府之中,唱和往来,还向这些文人墨客们大赠舆马、居室、文房精品。
远近潦倒的文人雅士听到这个消息,一时争相趋之。
后来张士德在朱元璋军营绝食自杀,张士诚的女婿潘元绍撰文痛骂朱元璋,号召江南士子拥护张士诚,共同抵制朱元璋这个阴险残忍的小人,不要为其效力。
高启见陈友谅身亡,又不愿意投靠痛骂过的朱元璋,更不可能投靠元廷,便借势拉着道衍和一众交好的文人来到平江。
然而文人终究不是战略家,他们只看到江浙富庶,百姓安乐,却根本意识不到乱世中没有和平之说,到处都是弱肉强食的世界,想在乱世活下去,只有奋力上争,否则唯有消亡。他们和张士诚在平江城里歌舞升平、上下嬉娱的时候,朱元璋却兢兢业业、朝夕不寐处理着政务;他们只在口中畅想幸福生活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在大刀阔斧地开疆辟土。
当西吴大军逼近平江,这些文人能做什么?除了提起笔杆子痛骂朱元璋,口诛西吴的行为别无他法。
其中就数高启上蹿下跳叫嚣得最厉害,慢慢随着平江城粮食日渐减少,这位大才子也没几分力气呐喊了。到底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啊,大家都有气无力,想提笔都不容易了。
不过他如此出位的表现引起了影卫们注意。特别是影卫看到他身边的木龙生和一个低调的和尚,都大吃一惊,木龙生以前是影卫的首领如何不认得,再一打听那和尚竟然是道衍大师。老一批的影卫都清楚道衍就是姚天禧,也是他们最早的教官,和马秀英关系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