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终生软禁在桐城(2 / 3)
秀美。
朱文正看到这里的百姓生活得恬静安然,便很喜欢这里,忍不住吟起诗来:“策马追敌部,血战挂车河。岘山见美景,古驿霞似火。村廓闻鸡鸣,微风拂碧荷……”他还笑着对王胜说道:“以后老了,就到你们这儿,筑他三间茅房,安度晚年。”
平定战事,朱文正返回应天府向朱元璋复命时,也曾提起过在桐城的感受,并且和马秀英开玩笑,“您不妨在桐城的龙眠山建个行宫,那里的古槐树老态龙钟,数人才能合抱,最适合纳凉,以后我陪您在那儿避暑……”
如今一语成谶,他真的要在桐城度过晚年了。这一刻排山倒海的悔恨窒息得他喘不过气,莫大的痛楚几乎要撕裂他的身心。叔叔,既然您心中有我,为何从不表露出来?如果我知道您连我的一言一行都记得,我怎会对您不满,怎会想要背叛您?
马秀英不敢再劝朱元璋,其他的叛将莫不是身首两端,朱文正能留下一条命已经算是朱元璋法外开恩。可是一想到这孩子年纪轻轻就失去自由,只能在一个小院子终老,她就忍不住落泪。
“婶婶别难过了,请您帮我照顾好我娘和铁柱。”朱文正惨淡地笑着离去,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或许这是他最后一次和马秀英见面。
马秀英用发抖的双手捂住嘴,使劲点头,泪水从她悲伤的脸上不停滑落。那个说要陪她在桐城避暑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陪伴在她身边了。
春分拂过桐城的郊外,小草像是听到冲锋的集结号,争先恐后钻出来。野花不甘示弱,竞相在枝头绽放。阳光浅浅地撒在树叶上,斑驳的阴影下,一队手执长矛、面色冷峻的士兵押着几辆囚车缓缓前行。
坐在第一辆囚车里的就是朱文正,与后面那些囚车里的哀伤哭泣的妻妾不同,他显得平静而从容,他看着两边的景色目不转睛,似乎对接下来就要被软禁的生活毫不在意。
城门口站立了很多士兵,他们手执兵器,如临大敌一般注视着这位特殊的囚犯,这可不是一般人,是朱元璋的亲侄子,还曾经是一位大都督啊!
桐城知县满头大汗,心中抱怨不知是谁把这个烫手山芋踢到他的管辖区。他这还没交接犯人呢,就已经有无数大佬打招呼要他善待朱文正,暗示他虽然朱文正现在是阶下囚了,可是人家头上还有人罩呢。
这个罩朱文正的人自然是马秀英,她第一次破格以自己的名义命令官员不得欺凌羞辱朱文正,胆敢犯者,严惩不贷!
得了授意的桐城知县哪敢像对一般囚徒喝来唤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