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众叛亲离食恶果(2 / 3)
,如果有些俘虏受伤了还会派军医救治。
许多俘虏从此不愿再回汉营,都不是傻子,陈友谅暴桀,朱元璋仁义,现在汉军节节败退,回去被陈友谅逼着出战还是送死,不如就留在江左军,起码还有活命的机会。于是许多汉军纷纷表示愿意归附到朱元璋的军中。
那些被释放的汉军回到汉营就后悔了,虽然在朱元璋的营中是俘虏,但是有人管吃还有人为他们治疗伤势,回到自家军营,别说疗伤,连饭都吃不饱。明显的差距让这些士兵忍不住私下抱怨,早知道就不回来了。
比较的人越多,汉军愈发军心动摇,明眼人都看出陈友谅已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整个部队的士气跌到谷底。
此时的陈友谅还没意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输给了天时地利,他从未想过决定胜利的最关键是人和。他以为他有精良战舰,百万雄师就能征服江南;他以为他能用武力控制一切,包括将士的言行。
然而他少了朱元璋拥有的一样东西——人心,他甚至不知道人心是什么东西,他的概念里只有权术、暴力和杀戮。谁不服气、谁不听话就杀谁是他信奉的教条,他对将士们没有感情,将士们自然对他也没有感情。他和将士之间只是利用关系,他利用将士打败对手,将士利用他混口饭吃而已。
可是现在陈友谅输给了朱元璋,被困罂子口,军粮殆尽,许多将士开始考虑还能不能在他手下混到饭吃。消极、逃跑、反叛的情绪在汉营中弥漫,就像恶性循环越演越烈。
陈友谅不是傻子,他注意到将士们跟他说话的语气不再像以前恭敬,将士们看他的眼神也不再像以前畏怯,甚至带点野兽的凶光,就像当初他对待徐寿辉的态度。
他深感不安,悄悄对唯一还能信任的张定边说道:“这些人已有反叛之心,朕必须尽早退回武昌。事到如今只能孤注一掷,冒死突围。”
七月二十六日,陈友谅率军由南湖嘴突围,企图进入长江退回武昌。
然而早有手下将士走漏消息通知朱元璋。
朱元璋一边派人死守南湖嘴,一边派军镇守湖口,在长江南北两岸设置木栅,置大舟火筏于江中。堵住陈友谅退路。
陈友谅逃命要紧,顾不上士兵,甚至连家眷也没有带,只带着张定边偷偷渡到湖口,到了湖口才发现江中有大舟火筏拦路,只得改走泾江,谁知此地早有傅友德伏兵阻击。
陈友谅的首级价值千金啊!傅友德喜得差点流口水,吩咐手下士兵千万不能放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