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倾家之产做投资(2 / 4)
新航道。唐朝就曾经在广州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到了宋朝,由于北部受辽、金、元的压境,对外贸易全凭沿海附近的海上交通。随着宋朝南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所以宋朝作为贸易立国的朝代,尽管一直在挨打,但是帝祚依然长达300多年。特别是当时日本技术落后,不能自己铸造铜钱货币,就直接大量进口宋钱。由于宋朝的采矿、冶金技术发达,铸制铜钱的数量多、质量高、成本低,以至于日本黄金、珍珠价值远远低于宋钱,因此除了丝绸、瓷器,宋钱也成了一种贸易商品。然而“利源孔厚,趋者日众”,铜钱的大量出口引发社会上严重的钱荒问题,甚至达到了“台城一日之间,忽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用”的钱荒现象,最终使得宋朝失去了经济支撑,轰然倒塌。
到了元朝,朝廷开始海运漕粮,并设立了专管海外贸易的机构——行泉府司。因官船和人手不够,便雇私家船户运送。私家船户们常夹带商品船和小快船,也就是假公济私,靠走私发洋财。江浙一带的丝绸、茶叶、陶器、工艺品等特产深受海外欢迎,返程再带回珍宝、香料和药材,一趟来回就能赚取巨额差价,以至于许多船户都成了大富豪。
马秀英告诉沈万三的办法无非就是在民间大量集资,用这些钱采购丝绸、茶叶、陶器、工艺品等特产,用这些钱购买军队的武器装备商船,用这些钱贿赂行泉府司官员放行……再通过海上走私赚取巨额财富。这个办法说来冒险(要承担遇到海难、海盗可能血本无归或官府抓住杀头坐牢的风险),但是其中的利益太诱|惑人了,“成功走私一条船,坐闲等吃三十年”,那么十条船、一百条船呢……
其实走私在江浙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秘密,利之所趋,官商勾结,只要背后有靠山,走私也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沈万三的父亲早就意动过,但是他的重心更倾向于购置田宅,一是重农轻商的国情使他迫切想要摆脱目前这种尴尬的商贾地位,二是他购置了田宅就没有那么多流动资金能使用。然而马秀英说的民间集资借鸡下蛋就完全解决了这个难题。
当目标确定,也有了筹集资金的办法后,沈万三顿时感觉眼前一片清明,仿佛终于从一个死胡同走出来,前方就是一条金光灿灿的大道,一直通到海边,茫茫大海流淌的不是水,是金子!金子!
满怀激动的沈万三迫不及待想要见到父亲,告诉父亲自己的决定,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