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西郊 冲云阁(3 / 5)
稿出现在藏书阁。
想来,裴元灏让人将宫中的藏书都搬到这里来,便于傅八岱编纂,那些人大概也没有想到这其中会混了这么一本册子进来,都没有注意过。
不过,高皇帝的起居注……
那可是五、六十年前的东西了,难道会跟我要寻求的答案有什么关联吗?
想到这里,我不由的屏住呼吸,往下翻了一页,就看见那一页上几个清晰的大字,倒是难得的字迹工整,大概是因为,所记录的就不是一件能够潦草的事——
元庆元年岁次戊午三月初七日,皇帝诣,明堂献祭,皇帝率诸将及胜京王公上表行庆贺礼,未果,还宫。
元庆元年?那正是天朝建立初年,不过我记得,高皇帝正式登基应该是在三月中,这起居注记录的应该是他几乎已经打下了整个中原,并且平定扬州之乱,暂时安抚了西川之后,准备登基前七天进行准备工作时的一些事。
譬如,明堂献祭。
所以,记录中高皇帝明堂献祭,率领的不是文武百官,不是诸王,而是诸将领,显然那个时候还没有进行正式的册封。
不过——
“未果”。
这两个字映在我眼中,显得有些微微的扎眼。
高皇帝第一次明堂献祭,是在自己登基之前,显然是为了拉拢几边的关系,毕竟当初战乱连年,老百姓对于朝廷的信任已经降到了最低,前朝的遗臣在观望,草原胜京的那些王公也在观望,献祭明堂,不失为一个稳定民心,缔造某种局面的手段。
但这一次的献祭,却是未果。
也就是说,并没有成功。
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我急忙往下翻,可后面的书页上记录的已经是其他的事情了。
起居注虽然记录的是皇帝平日的言行举止,但当时高皇帝尚未登基,连文武百官都还没来得急册封,居然就有了一个起居郎,显然是要摆一摆皇威的意思,因为之前的草原胜京一方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他们大概也是在进入中原,占领了京城之后才知道有这么一桩,便于将来编纂正史,所以特地提前册封了一个起居郎,其实颇有些穷人窄富之意,也显得好笑。
这样匆匆上马,也难怪记录会不详尽了。
不过,我想了想,又继续往后翻看。
翻到第七页上,记录的已经是“元庆元年岁次戊午三月十四日,皇帝诣,明堂献祭,皇帝率文武百官及胜京王公上表行庆贺礼,礼成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