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议分产到户(2 / 3)
反正他这无缘无故发大财啥的,总得找个合适的由头遮掩。索性回来之后,就有意透露了些个救了贵人受伤的消息。
给自己这乍富找个合理的依据不说,给人个上面有人的印象,有些事情也是省心、省力了不老少。
听秦昭这么一说,张卫红果然不再劝酒,转而八卦意味满满地谈论起这个贵人的话题来了。
姜哲的事情,秦昭哪里好透露太多?
又念着张卫红对他也算真心,不愿欺骗。只好再度转移话题,说起了张卫红最最感兴趣的致富经。
“你说啥?真,真有招儿让咱们村成为标杆儿,日子越过越好不说,还闻名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张卫红满脸期待地看着秦昭,连特供茅台啥的都吸引不了他了。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光是这勇气都够世人铭记了不是么?
而且,大锅饭、生产队,干多干少都是那么几分。勤勤人和懒汉一样的领领粮食、分钱,时间长了,谁还不长自己的小心眼儿呢?
出工不出力的瞎糊弄一阵,可不就被地给糊弄一年么!
要是包产到户,按人口分口粮田。挣多挣少都是自家的,你看哪个不晃着膀子拼命干?”见张卫红果然心急致富经,秦昭也不卖关子,不疾不徐地跟他讲起了分产到户的事情。
改革开放的春风都刮起来了,包产到户啥的也就不远了不是?
前世秦大成因循守旧,狠怕做了出头的椽子。愣是挺到了八零年秋收之后,生生落在最后成了反面典型。
今生的张卫红倒是个敢想敢干的,那就干脆点拨他几句,让他成先进模范好了!
而且早日包产到户了,他也能早早地承包了跟前儿的山林。种药材,收山货的,有空间灵泉在,种人参都跟白萝卜一样简单好么?
有之前当上大队长、跟着玉娇学养殖、扣大棚的先例在,张卫红对于秦昭的眼光自然是无比认同的。只这涉及到全村的大事,他当然也是不敢草率。
当下就琢磨着跟会计、几个小队长啥的开个碰头会。大家伙都觉得可行的话,再召集全体村民开大会。
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村民们都磨拳搽掌着呢。除了少数几个宁可混吃等死的懒汉赖蛋,谁会反对?
只隔一宿黑的功夫,关于包产到户的村民表决大会就胜利召开了。
对于这个跟前世截然不同的结果,玉娇有些方:包产到户啥的是好事儿不假,问题是,她准备要承包山林的钱还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