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残酷、冷血,毫无一丁点仁慈的政治!(4 / 6)
问题,其后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什瓦采尔也作过同样的梦,只是法国一直是奥斯曼士耳其的盟友,而后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埃及的统治者,这个法国美梦就始终是空虚荒诞的。
可是拿破仑在政坛上遭受了巴拉斯等昔日亲密盟友的强力压制,他的优势不是在玩弄权术上,而是在战场上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所以,拿破仑是很迫切发起对外战争的,这样如他这样的将军才有了用武之地。
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出现吸引了拿破仑的目光。那就是在革命初期的巴黎革命主教,后却因为与路易十六有勾结,而被迫在外流浪了多年,去年秋天才赢得法国革命政府的赦免,回到巴黎的夏尔·莫里斯·塔列朗。
这个通过了斯塔埃尔夫人,才被巴拉斯任命为外交部长的家伙,非常乐意加深他与拿破仑的友谊。
因为这个机敏的政客不相信年轻的拿破仑会始终臣服于腐朽的督政府脚下。
拿破仑是法国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塔列朗十分愿意靠近拿破仑。
而且从一个外交人员的角度出发,塔列朗是一个合格的外交家,他很有外交眼光,一直主张发动对埃及的远征。于是他在法兰西科学院发表了一片关于新殖民地益处的论文,吸引了拿破仑。塔列朗在论文中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计划,出兵远征马耳他和埃及,切断英国与东方世界间的交通线。
对拿破仑来说,可以说是瞌睡的时候递来了一个枕头。
成天二十四年二月,拿破仑领到了命令。虽然一些法国人认为进攻法国的老盟友土耳其苏丹的领地埃及实属不义之举,但督政府还是同意了拿破仑远征埃及的方案。
一方面,法国在战胜欧洲传统的大陆强国奥地利之后,迫切要求同反法联盟的重新组织者英国决一雌雄;另一方面,督政府真的希望战争吸引住拿破仑的旺盛精力和智慧,英国已经被拿破仑否决了,那么奥斯曼也是个不错选择。以免这个令人妒嫉的、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在巴黎和自己作对。
这次远征埃及,合乎拿破仑的心意,也正合督政府的心愿。如果得胜还朝,督政府可借此更加巩固自己的统治。如果拿破仑失败了,或者说战死疆场,督政府可由此去掉一块心病,他们甘愿忍受‘失去’一位才华横溢的将领的损失。
而这就是政治,弱受强势的政治!
残酷、冷血,毫无一丁点的仁慈。
不将自己的对手置于死地,再在对手死去的尸体的心脏上补上一枪,那就不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