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中国船”上的人(4 / 6)
朝鲜却发现了超级大铜矿。在吕宋也发现了很多的铜矿,这些地方的铜产量足够国内使用了。
之前的羊毛等物品现在也不再有太高的竞争力,因为中国的细毛羊、长毛羊已经繁育起来了。
而除了以上的货物之外,奥斯曼人能够大手笔出口中国的就只有白奴了。
而要不是中国人不接受白种成年男子,奥斯曼的对华贸易赤字还能再缩减一些。
阿莱姆达尔·穆斯塔法手里的那一千个年龄大小不一,但总的来说二十岁以上的没有几个,他对陈瞻的报价竟然只有五十万。
也就是说五百华元一个。
这绝对是折上折,就差不要钱了。
陈瞻倒腾了这笔生意后,兜里面少说要多揣上一二百万华元。
伴随着他老爹纳了一个奥斯曼公主之后,这白种女奴的价格和行情,在中国是更加的走俏了。
只不过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在克里特岛呆了两个多月的陈瞻终于动身了。但他不是回伦敦,而是去埃及,去开罗。
如今的埃及帕夏是中国的老朋友伊拉姆,当年苏伊士港的贝伊。
对于伊拉姆帕夏来说,中国人是他的大福星,是注定要和他纠缠不清的。
早年他在偏远的苏伊士港被伊斯坦布尔注意到的原因,就是中国使团在他这儿登陆了。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伊拉姆开始了同中国人做起了生意。最初的时候,他们的生意主要限于军火范畴,奥斯曼帝国军阀势力不是强大,而是根深蒂固。谁手中握着了军队,那支军队效忠的第一目标就不见得会是伊斯坦布尔的苏丹了。
苏伊士港的奥斯曼士兵也是如此,这支隶属于马其顿军团的士兵到现在为止,也是伊拉姆震慑埃及本土的马穆鲁克贵族的重要力量。
人数虽然还不到五千人,但武备现今,并且早早的就得到了中国教官的严格训练,战斗力不是吹的。之前的俄土战争中,伊拉姆手下的嫡系部队已经在战争中证实了自己的战斗力。
但这都是外话了。伊拉姆与中国的生意在经历了最初的互不放心之后,很快就扩展到了各类纺织品、染色皮具、五金产品、金属器具等方面,生意规模也是越来越大,伊拉姆在伊斯坦布尔反应过来之前是趁机狠狠地发了一笔财。
到了中奥彻底达成军事同盟之后,伊拉姆与中国的生意已经逐渐稳定在了纺织品上了,其他各类货物的贸易他都逐渐退出了。因为伊斯坦布尔的大人物开始大规模的介入。就连伊拉姆保留的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