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高氵朝降临(5 / 6)
鲁山防御战就也是一个鲜明的反向例子。
陈鸣内心里也并不是没有攻城克敌的念头,那样做多么干脆利索啊。但现实告诉他,这种热兵器时代的攻城战真的很不好打,那么围城战就也是他最好的选择了。
只要能打赢,耽搁一些时间也不是不能接受。
这第六次俄土战争能打多少年,陈鸣也说不准。两三年不算短,三五年也不嫌多。
只要有时间,陈汉就能源源不断地向西北调集兵力,运输物质,在交通线上建立起一处又一处的兵站补给地,然后死死的围着巴甫洛达尔,围着巴尔瑙尔,围着鄂木斯克。
两边就是一个耗么。
陈鸣现在手里有钱,他不怕耗。等到俄国人的军队全部被包围/牵制在城中后,他就组织一支骑兵集群,横扫了乌拉尔。
欧洲人在进入18世纪之后,为什么开启了排枪击毙的夜战模式?
那不就是欧洲各国可以动员的军队数量越来越多,然后他们可以在包围棱堡的同时,依旧能把有大批军队继续朝着敌人腹地进攻。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大大的消减了棱堡的作用。使之从国之盾牌演变为单纯的边境桥头堡,战略战术的支撑点。
要清楚,这个时代的武器,要短时间内攻克一座兵力、物资储备充裕的棱堡依旧是很难的一件事。
可是棱堡的重要性就这样的下降了,纵使棱堡所代表的‘要塞’的意义并没有大的下降。
别说是中俄战争,就算是高加索一带的俄土战场,要塞的意义依旧很重要啊。奥斯曼人和俄罗斯人在开战之初相互撞了一头包,本身就已经证明了要塞的意义。
而且,陈鸣现在根本就不顾上巴尔瑙尔的战事,他现在的眼睛完全盯在俄罗斯的第一军身上。
卡缅斯基已经坐不住了。
他现在已经相信中国的军队在勇猛的进攻巴尔瑙尔,而且国防军的第二批援兵,依旧是一个团的兵力已经再度汇入了城外的第11师。卡缅斯基不敢保证中国人是不是还有第三批、第四批援军抵到巴尔瑙尔。
所以他要进攻了。
先以土尔扈特骑兵为先导,直接以巴尔瑙尔为中心,席卷了周遭百里范围,严密封锁巴尔瑙尔的信息的同时,第一军也向着巴尔瑙尔城下损失‘惨重’的中国国防军展开猛攻。
卡缅斯基相信自己所处的位置是中国人所意料不到的。他手下有那么多的步骑兵,突然对中国的围城部队发起进攻,那胜算是很有把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