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龙颜大怒(4 / 6)
助西班牙人击败远征军的主力,打仗怎么会没有付出和代价呢。
中国的资本这么雄厚,就是现在的整个北美西海岸移民区都完蛋,他也有力量重新再开始。
而同时的,这一消息也从陈汉的高层传到了中层,报纸上报道了这一消息,包括科罗拉多河的败绩。过不几日,一批从北美回来的船只就会抵达,人多口杂,消息显然瞒不住的么。那就索性先公开。
只是把远征军在科罗拉多河的败绩说成战略转移,这就行了。
毕竟从伤亡数字上说,远征军在战争所付出的代价比之西班牙人西路军的惨败,可小的太多了。就算是作战失利的河口之战,三千远征军折损了大概三分之一,可他们却换来了四五倍敌人的伤亡,只要把事儿模糊模糊,又有多少人手中能拿到北美的地图,然后指着河口之战的位置告诉大家说这一战的意义是多么多么的重要呢?
北美战局的突然开始,迅速赢得了所有人注视的目光,就连南洋战争开始,南洋水师轻易的夺取了巴达维亚城的事情,都没有‘北美’这两个字更有吸引力。
发生在身边的一场战争被万里之外的一场战争给夺去了风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人如今心态的变化。数字不清的中国人早在内心中就将南洋视为自家的地盘了,而且在无数的中国人心目中,朝廷在南洋布置驻扎的水陆军,荡平爪洼和苏门答腊两岛,根本就是不费吹灰之力。
两场战争虽然一远一近,但是远的颇有悬疑,近的却是胜券在握,这吸引力自然是远的强近的弱了。
……
一艘打着英国人旗帜的船只靠上了巴生港的码头,这是雪兰莪苏丹国内最大的一个港口城市,但是在五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就是近来几年,鹅麦河与巴生河交汇处吉隆坡附近的巴生谷锡矿被大规模发开,中国人来到了这里,雪兰莪地区必须拥有一个就近的出海港口,巴生港才应运而生。
绵绵不绝的锡块被内河船只顺着巴生河运到巴生港,然后在这里被装上海船;同时这些海船也带来了雪兰莪地区土著所需要的廉价生活用品,以麻布、细布为例,被中国商船运过来的货物至少比当地土著自己生产的土布价格低廉上一半。而且轻薄透气,更适合当地的气候。
再加上别的各类生活器具,衣食住行,奢侈珍玩,应有尽有。很快的,中国与雪兰莪之间的殖民经济就建立起来了,在这个期间,大批的华人来到了雪兰莪,一部分雪兰莪土著贵族也被拉入了利益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