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天堂和罪恶(4 / 5)
四月里了,但鲁山的清晨还有点微凉。
随着尘世的渐渐复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仿佛恒古以来从来没有变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鲁山县城的房屋十分拥挤。城里的房屋鳞次栉比,一个紧接着一个,一片紧接着一片,虽高低有别新旧不一,却都是一样的颜色,从远处望去青灰色一片。
鲁山城内的百姓总算收入高一些,盖房子至少买得起青砖,否则这就全是泥胚房了。
整个城市苏醒过来。三五成群的妇女端着各种家什出现在水龙头边,这在鲁山已经普及了。即使有人宁愿挑水节省那俩钱,他们也找不到井口了。后者要么被封盖了起来,要么就整个消失了。鲁山城区改造——下水道工程和自来水工程,把城市改变的太多了。
大街小巷都是水泥地,主道路则还是青石板铺成。熟悉的街坊邻居彼此亲切地打着招呼,笑声充斥在城市上空。与人们之间的热情成正比的是他们的行为规则,已经被《城市文明行为守则》驯服了的鲁山人,早就不会在大街角落里随地大小便,在自己的门口随处倒垃圾污水了。
不少人还趁着早饭前的时候,外出锻炼。鲁山有这个条件,虽然城市居住面积日渐狭窄,可之前规划下的城市公园依旧是公园,谁也不会也不敢拆掉它们。
中国人信奉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早上锻炼一下身子骨对将来的长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要不是这儿晨练的人群只见男的,不见女的,这一幕都能给陈鸣一种神魂深处的熟悉感。
而这就是陈汉的旧都,被牛顿在自己发往英国的信笺上评价它:这是一座人间天堂。它不以美丽的风景著称,不以悠久的文化让人沉醉,可这座二十年前还籍籍无名的城市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它是东方第一座施行义务教育的城市,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实现适龄儿童100%入学的城市。
文明之花在这里盛开,一种伟大的,基于人类良知底线的人文拓展和对人类的关心精神,如同天父关怀的圣光照耀整个世界……
……
齐齐哈尔,这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康熙二十四年,满清设卜奎驿站,后逐步成为黑龙江西部地区诸驿站的中心,并发展为村落。康熙三十年,清廷准奏在卜奎站建齐齐哈尔城,并授索伦总管玛布岱副都统衔,掌管建城事宜。康熙三十八年,黑龙江将军衙门移驻齐齐哈尔城。
可以说这个城市